fēngshēnglì,cǎojiēbīng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拼音 fēng shēng cǎo jiē bīng

繁体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用法 "作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近义词 惊惶失措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意思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来源: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来源:-- 《晋书·谢玄传》

故事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中听到风声或鹤叫声,看到草木阴影,都以为是追兵

例句我听了这话,心里觉得梦兆不祥,也和理翁的见解一样,大有~之感。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hè), 鸟部,共15画

1. (形声。从鸟,隺(hè)声。本义:鹤科各种类鸟的统称,皆为大型涉禽)同本义 ,包括一小组体高的涉禽,外形如鹭但构造较接近于秧鸡,通常大于鹭,与鹭不同的是有分裂的颅骨,羽毛更紧密,部分秃顶,嘴较钝并在近中央处有较大鼻孔,后趾向上抬起。

读音(fēng,fěng), 风部,共4画

1.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 同本义。

3. 风俗;风气。

4. 风范,气度,韵致。

5. 风声,消息。

6. “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1. 讽刺;委婉劝告

1. 比喻感化。

读音(cǎo), 艹部,共9画

1.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2. 草本植物的总称。

3. 指用作燃料、饲料的干草。

4. 未开垦过的荒地。

5. 文书的底稿;初稿。

6. 粗糙;粗劣。

读音(jiē), 白部,共9画

1. (会意。从比,从白。从“比”,有“并”的意思。本义:都,全)。

2. 同本义。

3. ;一同。

读音(mù), 木部,共4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2. 同本义。

3. 木料,木材。

4. 树叶。

5. 棺材。

6. 某些木制的器物。

读音(shēng), 士部,共7画

1.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 同本义。

3. 音乐;诗歌。

4. 声望,声名(名声)。

5. 口信;消息;传说。

6. 声威;声势。

读音(lì), 口部,共11画

1. 鹤高亢地鸣叫

读音(bīng), 八部,共7画

1.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 同本义。

3. 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4. 士卒。

5. 军事;武力;战争。

6. 用兵策略,战略。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意思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哪种情绪状态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出处和故事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哪个战役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意思解释

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