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哀民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忧国哀民”由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为国家忧虑,为人民悲伤”。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对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生活感到忧虑和悲痛,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心系国家、关心民生的人。
成语来源
“忧国哀民”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强调了古代士人的责任与担当。成语传承至今,常用于描述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与忧虑,反映出一种爱国情怀。
使用场景
在不同的语境中,“忧国哀民”可以用于:
- 文学作品:许多古典诗词和小说中会提到士人因时局动荡而忧国哀民的情感。
- 日常对话:在讨论国家大事或社会问题时,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人的情感状态。
- 演讲:政治家或社会活动家在演讲中常用此成语来激励人们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示例句子
- 在国家面临重重困难时,许多知识分子都表现出忧国哀民的情怀。
- 他平时总是忧国哀民,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
- 这位诗人的作品充满了忧国哀民的情感,反映了他对时代的深刻思考。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忧心忡忡”:指心中忧虑,不安。
- “国难思良将”:在国家危难之时,思念良好的将领,强调对国家的忧虑。
-
反义成语:
- “无所畏惧”:形容没有忧虑或恐惧的状态。
- “心安理得”:表示心中安宁,理直气壮,与忧国哀民的情感相对立。
文化与社会背景
“忧国哀民”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在古代,士人被期望具备爱国情怀并为民请命。在现代社会,这种情感依然存在,尤其在社会动荡或不公时,许多人会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它在现代社会适用性强,能够激励人们关注社会问题。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常让我联想到历史上那些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一生的英雄人物,如文天祥、林则徐等。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对社会的关心和对正义的追求。使用这个成语时,总会引发我对当前社会问题的反思。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我曾参与志愿活动,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深刻体会到“忧国哀民”的真正含义。每当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时,我都会感到一种责任,促使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社会问题。
创造性使用
在写作中,我尝试将“忧国哀民”融入到一首诗中:
夜深思国情,月照孤城寒。
忧国哀民情,心系万家难。
愿将热血洒,换得春风暖。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希望。
跨文化比较
在英文中,可以用“patriotism”或“concern for the nation and its people”来表达类似的情感,但往往缺乏“哀民”这一层面的悲伤情感。其他文化中如西方的“social responsibility”(社会责任)也强调个体对社会的关心,但未必具备相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忧国哀民”的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鼓励我们关注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它提醒我们,作为个体,有责任去思考和改善我们所生活的社会。
来源:羌独往来,深入多杀,己乃陆陆,相将诣阙,谐辞礼谢,退云状,会坐朝堂,则无忧国哀民恳恻之诚,苟转相顾望,莫肯违止,日晏时移,议无所定,己且须后。
来源:-- 汉·王符《潜夫论·救边》
引证:
《文选·陆机〈辩亡论〉》:“机以士衡之才,忧国哀民,思所以济世安民。”
《后汉书·班彪传》:“彪为人沉重,好古文,尤善《汉书》,忧国哀民,数上疏言事。”
《汉书·王莽传下》:“莽忧懑不能食,但饮酒,啖鳆鱼。”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放,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忧国,小人忧家。”
忧国哀民成语接龙
忧国哀民字义分解
民
忧
1.(本字古作上“页”(xie)下“心”。会意。心中有了忧愁,必然在脸上(用“页”即人头代表)反映出来。后加“攵”(suī表示行走),形成“憂”字。“忧”是形声字。本义:担忧;发愁)同本义。
2.居丧 。多指居父母丧。
3.忧患,祸患。
4.姓。
国
1.(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3.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4.国家。
5.古代王、侯的封地。
6.部落。
哀
1.(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2.同本义。
3.形容声音凄清尖锐。
4.同情,怜悯。
5.慰问;哀悼。
6.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