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échǔzhī

穴处之徒

拼音xuéchǔzhī

繁体穴處之徒

用法"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穴处之徒的意思

成语分析:穴处之徒

基本定义

“穴处之徒”字面意思是“在穴居之地的人”。它常用来形容那些躲避世俗、避世独立的人,或是指那些身处偏僻地方、与世隔绝的生物或人群。引申义上,它还可以用来形容一些没有见识、只会在狭隘环境中生活的人。

成语来源

“穴处之徒”出自《庄子·外物》一篇,庄子通过寓言故事描述了与自然和宇宙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成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然、自由与个人精神的追求。

使用场景

  1. 文学作品: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隐士或追求自由的人物,如《红楼梦》中描写贾宝玉对世俗的不屑。
  2. 日常对话:可以用于描述那些不愿意参与社会活动、选择隐居生活的人,如“他真是个穴处之徒,宁愿独自一人也不愿意去参加聚会。”
  3. 演讲:在讨论社会现象时,用来批评那些只在舒适区内生活,不愿意面对外部世界的人。

示例句子

  1. “他总是待在家中,真是一个穴处之徒,与外界毫无接触。”
  2. “这个城市虽然繁华,但也有不少穴处之徒,他们选择过着简单的生活。”
  3. “尽管我们尊重穴处之徒的选择,但有时候,参与社会活动也是不可或缺的。”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隐士、遁世者,均指那些选择隐居、远离尘世的人。
  • 反义成语:趋炎附势,形容那些追逐权势、热衷于世俗生活的人,与“穴处之徒”形成鲜明对比。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隐士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文人墨客都向往隐居生活,反映了对自由、自然的追求。现代社会中,虽然“穴处之徒”的概念仍然存在,但更多人倾向于追求社交与交流,这使得成语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

情感与联想

“穴处之徒”带给我一种孤独和独立的反应,既有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代社会交际压力的反思。它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偶尔需要停下来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有时我也会感到想成为“穴处之徒”,尤其在忙碌的工作后,想要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中,享受独处的时光。这种状态让我能更好地反思自己的生活和目标。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山中穴处之徒,独坐月明之下。
不问世间繁华,心随云影飘洒。

通过这样的表达,可以体现出“穴处之徒”所蕴含的宁静与独立。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hermit”或“recluse”,它们同样形容那些选择远离社会的人。但在西方文化中,隐士往往被视为追求精神升华的人,与“穴处之徒”的消极色彩有所不同。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穴处之徒”的学,我深刻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描述,更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关注内心的声音,平衡社交与独处的关系,追求心灵的自由。

来源:而王之将吏,群居穴处之徒。

来源:-- 《后汉书·隗嚣传》

引证

《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祖隆,王府参军。父贞,孝廉。弘景幼有异操,年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谓人曰:‘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及长,身长七尺七寸,神仪明秀,朗目疏眉,细形长耳。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善琴棋,工草隶,未弱冠,齐高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多取决焉。永明十年,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敕所在月给伏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饵。及发,公卿祖之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始从东阳孙游岳受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身既轻捷,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有时独游泉石,望见者以为仙人。”

《晋书·隐逸传·陶潜》:“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后汉书·王常传》:“王常字颜卿,颍川舞阳人也。家贫,穴处之徒,好学不倦。”

《汉书·王莽传下》:“莽自知败,乃率群臣至南郊,陈其符命本末,仰天曰:‘皇天既命授臣莽,何不殄灭众贼?即令臣莽非是,愿下雷霆诛臣莽!’因搏心大哭,气尽,伏地叩头。诸生小民会者且万人,守阙哀号,或言‘当如黄帝升天’,或言‘当如伊尹放太甲’,莽皆不听,乃还宫,收其亲属党与,皆穴处之徒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家贫,穴处之徒也。”

例句群居~,人人抵掌,欲为不善之计。

穴处之徒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xué), 穴部,共5画

1.(象形。小篆字形,上面是“宀”,表覆盖物;下面两边表示洞孔。本义:土窟窿,地洞)。

2.同本义。

3.墓穴;埋棺材的坑。

4.动物的窝。

5.指敌人或奸人盘据、藏匿的地方。

6.地道。

读音(tú), 彳部,共10画

1.(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2.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3.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4.服徭役的人。

5.门徒,弟子。

6.奴仆。

读音(chǔ,chù), 夂部,共5画

1.(会意。从口,从文,或从处,虍(hū)声。“处”即“處”的古字,于六书为会意。金文加声旁“虍(hù)”变成了形声字。本义:中止;停止)。

2.同本义。

3.居住;生活。

4.居家不仕,隐居。

5.惩罚。

6.治理;办理。

1.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穴处之徒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