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忘家的意思
基本定义
“忧国忘家”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忧虑国家的事情而忘记了家庭。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非常关心国家的命运,以至于忽略了个人及家庭的事务,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成语来源
“忧国忘家”源于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具体的出处并不明确,但类似的表达可以在许多历史典籍中找到,尤其是在描述忠臣孝子的文学作品中。这种情感常常与士人的理想主义和对国家前途的关注紧密相连。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用于多种场合,包括:
- 文学作品:常用于诗词和散文中,描绘人物的高尚情操。
- 日常对话:人们在讨论国家大事时,可能会提到某些人物的“忧国忘家”精神。
- 演讲:在政治、历史或爱国主题的演讲中,演讲者可能会引用此成语以激励听众。
示例句子
- 在国家危难之际,他展现出了忧国忘家的精神,投身于救国行动中。
- 这位英雄为了保卫家园,不惜放弃个人生活,真是忧国忘家。
- 在青年学*历史时,我们应该铭记那些忧国忘家的先贤。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报国之情:指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情感。
- 舍家为国:意指为了国家的利益而舍弃家庭。
-
反义成语:
- 无忧无虑:指不关心任何事情,生活轻松自在,正好与“忧国忘家”形成对比。
- 顾家顾业:强调对家庭和个人事业的关注,而非国家事务。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忠诚于国家与家庭的价值观被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士人常常被期待具备忧国的情怀。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的意义依然适用,尤其在国家面临挑战或重大时,人们会更加关注爱国精神的体现。
情感与联想
“忧国忘家”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崇敬和感动。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为国家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的人物形象,激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我曾经参加过一些志愿活动,帮助灾区重建。在那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忧国忘家”的情感,许多人都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国家和社会的重建中,忘却了自己的家庭琐事。
创造性使用
可以尝试将“忧国忘家”融入诗句:
山河破碎心忧国,
家园无恙我思家。
一腔热血铸长城,
只愿天涯共此生。
跨文化比较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也存在。例如,在英语中,“patriotism”(爱国主义)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但可能没有“忘家”这一层含义,突出了对国家的无私奉献。
反思与总结
“忧国忘家”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对个人信念与责任的深刻反思。它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命运。这种精神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促使我更加关注社会责任和历史文化,丰富了我的思维方式。
来源:中郎将来歙,攻战连年,平定羌、陇,忧国忘家,忠孝彰著。
来源:-- 《后汉书·来歙传》
引证:
《明史·于谦传》:“谦性故刚,遇事有不如意,辄拊膺叹曰:‘此一腔热血,意洒何地!’视诸选耎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又始终不主和议,虽上意尚游移,廷臣惮谦,无敢可否者,然卒无以中伤。及奉诏南征,军旅之事,一以委谦,谦感上知遇,夙夜分国忧,忘其家。”
《宋史·岳飞传》:“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晋书·王导传》:“导忠于事上,达于从政,忧国忘家,思虑深远。”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后汉书·来歙传》:“臣数乞骸骨,不胜忧国忘家之诚,故敢冒死以闻。”
例句:~,用意深远,所谓朝之耆德老成人者。
忧国忘家成语接龙
忧国忘家字义分解
忧
1.(本字古作上“页”(xie)下“心”。会意。心中有了忧愁,必然在脸上(用“页”即人头代表)反映出来。后加“攵”(suī表示行走),形成“憂”字。“忧”是形声字。本义:担忧;发愁)同本义。
2.居丧 。多指居父母丧。
3.忧患,祸患。
4.姓。
忘
1.(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2.同本义。
3.玩忽,怠忽。
4.逃亡;遗失;灭亡。
家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mián),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本义:屋内,住所)。
2.同本义。
3.引申表示住宅、房屋。
4.家庭,人家。
5.指夫或妻。
6.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即卿大夫或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1.
1.词尾。
国
1.(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3.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4.国家。
5.古代王、侯的封地。
6.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