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愧无地的意思
基本定义
“感愧无地”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感到愧疚无地可容,形容内心愧疚到无处隐藏的程度。它传达了一种强烈的负罪感和自责情绪,通常用于表达对自己行为的不满和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感到深深的歉意。
成语来源
“感愧无地”出自《后汉书·崔骃传》,原文是“感愧无地,余无以报。”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在面临道德困境或对他人施予恩惠时,常常感到愧疚和自责。这种情感被凝练成成语,用以表达一种普遍的人类情感体验。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中,特别是在涉及道德责任、良心发现或自我反省的情境中。例如,作家在描述人物因某种过失而感到愧疚时,可能会使用“感愧无地”来增强情感的表达。在日常对话中,当某人因自己的行为伤害了他人而感到深深的自责时,也可以使用这个成语。
示例句子
- 在听到朋友的委屈后,我感愧无地,深感自己没有及时伸出援手。
- 他因在工作中失误而导致团队受损,感愧无地地向同事们道歉。
- 每当回想起年轻时的错误,我总是感愧无地,无法面对当年的自己。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心虚意惭”:指内心感到不安和羞愧。
- “愧疚难言”:形容因过错而感到羞愧,不知如何表达。
-
反义成语:
- “心安理得”:指内心坦然,没有愧疚感。
- “不以为然”:表示不认为有问题或不在意。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愧疚感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道德情感,反映了个体对社会规范和他人期望的敏感度。现代社会中,尽管个体主义逐渐增强,但“感愧无地”这种情感仍然具有重要的适用性,尤其是在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的情况下。
情感与联想
“感愧无地”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生活中因错失机会而深感懊悔的人。它不仅表达了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也引发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这样的情感在生活中常常会让人感到痛苦,但同时也促使人们去改正错误。
个人应用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有一次因为工作中的失误导致同事项目受阻,事后我感愧无地,深感歉意。我当时主动找同事道歉,并提出补救措施。这个经历让我明白了责任感的重要性,以及勇于面对错误的必要性。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夏日的黄昏,我坐在窗前,思绪万千,心中感愧无地,仿佛那过去的种种,都在夕阳的余晖中悄然浮现。那些未曾言说的歉意,如同微风拂过,轻轻掠过我的心湖,荡起层层涟漪。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guilt”一词可以用来表达类似的情感,但缺乏“无地可容”这种强烈的自责感。在西方文化中,愧疚感通常与个人责任感和道德伦理密切相关,但在表达方式上可能不如“感愧无地”那样直接和生动。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感愧无地”的学*,我深刻理解了愧疚感在语言和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对过错的反思,更是对人生责任的一种追求。这样的成语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在与人交流时更加敏感于他人的感受。
来源:今弟在困危之中,蒙先生慨然以尊斋相借,令弟感愧无地,所以先来谢过,再细细请教。
来源:--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一回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五年》:“操闻之,感愧无地,乃自刎。”
《后汉书·袁绍传》:“绍闻之,感愧无地,乃自刎。”
《汉书·王莽传下》:“莽闻之,感愧无地,乃自刎。”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闻之,感愧无地,自刎而死。”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臣闻之,君辱臣死。今君辱,臣感愧无地。”
感愧无地成语接龙
感愧无地字义分解
无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愧
1.(形声。从心,鬼声。本义:惭愧)。
2.同本义。同“媿”。
3.折辱人;使羞惭。
4.责人罪咎。
感
1.(形声。从心,咸声。本义:感动)。
2.同本义。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
3.感应,影响。
4.感触;触动感慨。
5.感谢;感激。
6.感慨,感伤。
1.假借为“撼”。摇动。
2.假借为“憾”。怨恨。
地
1.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1.(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同本义,与“天”相对。
3.地面;陆地。
4.土地;田地。
5.领土,属地;地区 。
6.地方;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