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同身受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感同身受”由四个字组成:“感”意为感受,“同”意为相同,“身”指身体,“受”意为接受。字面意思是指感受到与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相同的感受,基本含义是指对他人的感受或经历能够深刻理解和体会,常用于形容对他人痛苦、喜悦等情感状况的共鸣与同情。
成语来源
“感同身受”来源于《后汉书·光武帝纪》中的一句话:“至于感同身受,则古人所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能够感受到他人的经历和情感。该成语反映了古人对人际关系和情感共鸣的重视,强调了同理心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感同身受”在日常对话、文学作品、心理咨询、演讲等多种场景中均可使用。例如,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通过角色的内心独白来展现其对他人经历的深刻理解。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常用此成语来说明同理心的价值,帮助客户感受到被理解与支持。
示例句子
- 听到朋友的烦恼,我不禁感同身受,想起了自己当年的经历。
- 作为一名老师,我希望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真正做到感同身受。
- 她的故事打动了我,让我感同身受,仿佛经历了她的痛苦与挣扎。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心有灵犀:形容心意相通,彼此理解。
- 体恤他人:表示对他人感受的理解与关心。
反义成语:
- 无动于衷:指对他人的遭遇毫不在意,缺乏同情心。
- 漠不关心:形容对他人的事情不关心,态度冷漠。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感同身受”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强调的仁爱与同情心。现代社会中,随着人际关系的疏远,该成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无论是在家庭、朋友还是职场中,能够感同身受的人往往更容易建立深厚的关系。
情感与联想
“感同身受”常带给人一种温暖、理解和关怀的情感联想。它激发了我们对他人情感的关注,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周围的人。这种情感共鸣在生活中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信任。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一次朋友因失去亲人而十分悲伤。我尝试用“感同身受”来安慰他,努力理解他的痛苦,并分享我对失去的感受。这种共情让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感同身受”:
月明灯下独自坐,
幽思万千寄与谁。
他人悲喜皆可感,
感同身受共此时。
通过这样的表达,展现了对他人情感的共鸣与理解。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一个相似的表达是“empathy”,它也强调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共鸣。尽管不同文化中对这一概念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但“感同身受”与“empathy”在本质上具有相似的意义。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感同身受”的深入学*,我深刻理解到同理心在交流与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与他人沟通时更加关注对方的情感。这一成语提醒我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培养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关爱。
来源:再者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
来源:-- 清·籐谷古香《轰天雷》第二回
引证: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六回:“我听了他的话,感同身受,不觉心头一酸。”
《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老残听了,感同身受,不觉泪流满面。”
《儒林外史》第二十三回:“杜少卿听了,感同身受,连声叹息。”
《聊斋志异·聂小倩》:“生闻之,感同身受,不觉泪下。”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宝玉听了,如醍醐灌顶,感同身受。”
例句:你如果能给我解决三分之一,我真是~呢!(叶圣陶《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成语接龙
感同身受字义分解
身
1.(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同本义。
3.物件的主体部分。
4.自己,自身。
5.生命,性命。
6.地位或身分。
感
1.(形声。从心,咸声。本义:感动)。
2.同本义。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
3.感应,影响。
4.感触;触动感慨。
5.感谢;感激。
6.感慨,感伤。
1.假借为“撼”。摇动。
2.假借为“憾”。怨恨。
同
1.(会意。从冃,从口。冃(mào),重复。本义:聚集)。
2.同本义。
3.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4.参与;一起干某事。
5.共,共一个。
6.齐一;统一。
1.——见“胡同”hútòng。
受
1.(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2.同本义。
3.蒙受;遭受。
4.得到。
5.收进,取回。
6.买入,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