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ānzhīxíng,shǐxi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拼音 qiān zhī xíng shǐ xià

繁体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近义词 集腋成裘 积少成多

反义词 好高骛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来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来源:-- 《老子》第六十四章

引证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之台,起于垒土。”

《史记·苏秦列传》:“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之台,起于垒土。”

《战国策·齐策二》:“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之台,起于垒土。”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故事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题要在它未发生以前。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合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例句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lǐ), 里部,共7画

1.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2. 同本义。

3. 内,中。与外相反。

4. 时候。

5. 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位置;处所。

6. (会意。从土,从田。从“田”,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本义:里弄;街巷)。

读音(zú), 足部,共7画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3. 支撑器物的脚。

4. 充实;完备;足够。

5. 富裕的。

6. 使满足。

读音(xíng,háng,hàng,héng), 行部,共6画

1. (象形。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3. 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4. 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5. 队伍,军队。

6. 行业。原指工商业中的类别,后亦泛指职业。

1. 刚强。

1. ——“道行”(dàohéng):僧道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领。

1.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2. 同本义。

3. 出游;出行;出动。

4. 运行。

5. 流动,流通。

6. 流行;流传。

读音(shǐ), 女部,共8画

1. (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

2. 同本义。与“终”相对。

3. 过去,从前。

4. 根本,本源。

5. 当初,在最初的时候。

6. 曾,尝。

读音(qiān), 十部,共3画

1. (形声。从十,人声。本义:数目。十百为千) 同本义。

2. 比喻数甚大;许许多多

3. 田间小路。

读音(yú), 二部,共3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 往;去。

3. 取。

4. 如;好像。

5.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6.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 又。

读音(xià), 一部,共3画

1.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2. 同本义。

3. 地。

4. 臣下;百姓;群众。

5. 方面。

6. 特指湖泽。

千里之行始于足是什么意思

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为主题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