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尽意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文不尽意”字面意思是“文字无法表达内心的想法”。它的基本含义是指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内容无法完全传达说话者的真实意图或情感,常常用于描述言语上的不足或表达的不够准确。
成语来源
“文不尽意”源自于古代文学和哲学的讨论,尤其是关于语言与思想之间关系的思考。虽然具体的历史典故不多,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对诗文表达的探讨,意在强调文字的局限性。例如,汉代王充在《论衡》中提到“言之不尽”,与此成语的意思相近。
使用场景
“文不尽意”常用于以下几种场景:
- 文学作品:在古典诗词中,诗人常常表达感慨,指出文字无法完全表达内心的情感。
- 日常对话:在朋友之间,当讨论某个话题时,可能会说“我感觉文不尽意,真想再多说几句”。
- 演讲:在演讲中,演讲者可能因为时间或表达能力限制,而说出“文不尽意”,以示自己还有更多想法未能表达。
示例句子
- “我写的这篇文章虽然字数不少,但还是觉得文不尽意。”
- “她的情感表达得很真挚,可惜文不尽意,让我无法完全理解她的内心世界。”
- “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我也只能说文不尽意,希望大家能理解我的苦心。”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言之无物:强调言语内容空洞,缺乏实质。
- 言不由衷:表示言语与内心真实想法不符。
反义成语:
- 言简意赅:指语言简练而意思明确,正好与“文不尽意”相对。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古人对语言的重视和对表达的追求,让“文不尽意”成为一种常见的情感表达。现代社会中,随着交流方式的多样化,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面对复杂情感和思想时,人们常常感到文字的局限性。
情感与联想
“文不尽意”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惆怅和无奈。它反映了人类在沟通中常常遇到的障碍,让人意识到表达的困难和内心情感的丰富。这种情感也促使我们更努力地去寻求更有效的沟通方式。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一次在写信给朋友时,尽管字数很多,却觉得总有些话没有说清楚。这时,我想起了“文不尽意”,很能反映我当时的感受。于是,我在信的结尾加了一句“言语不尽,愿意再聊”。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使用“文不尽意”:
月明点滴窗前影,
心事难言随风逝。
文不尽意情相依,
愿君细听我心曲。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words cannot express”来对应“文不尽意”。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语言的局限性和内心情感的复杂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文不尽意”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在沟通时,不仅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还要关注情感的传达,努力克服表达的局限性,以更好地理解和连接他人。
来源:圆光如日,有炎如烟,周绕我体,如同金刚,文不尽意,犹待诀言。
来源:--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十三
引证:
《文史通义·文德》:“文者,德之华也;德者,文之本也。文以德显,德以文彰。是以文不尽意,意不尽言。”
《文赋》:“夫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为役。意者,心之精也;气者,心之充也;辞者,心之饰也。意胜则文胜,气胜则文充,辞胜则文饰。是以文不尽意,意不尽言。”
《文选序》:“夫文,以行立,行以文传。是以君子之文,必见其行;小人之文,必见其恶。故文之精者,可以感天地,动鬼神,而况于人乎?文之粗者,可以饰言辞,美声色,而况于事乎?是以文不尽意,意不尽言。”
《诗品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故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若妙识所难,其易也将至;忽之为易,其难也方来。是以文不尽意,意不尽言。”
《文心雕龙·神思》:“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文之难,不在全篇,而在一字一句之间,文不尽意,意不尽言。”
文不尽意成语接龙
文不尽意字义分解
文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意
1.(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2.同本义。
3.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4.胸怀;内心。
5.情意;感情。
6.意气; 气势。
尽
1.(尽为“儘”和“盡”的简化字)。
2.任凭,纵使。
1.(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2.竭;完;没有了。
3.达到极限。
4.死。
5.努力完成。
6.追问。
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