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公不阿的意思
基本定义
“奉公不阿”这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奉公”指的是为公众、为公事服务;“不阿”则是指不迎合、不附和。合在一起,它的字面意思是“为公事服务而不迎合个人的私利”。基本含义是指在公事上坚持公正、不偏袒,表现出一种公正、廉洁的态度。
成语来源
“奉公不阿”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描述了古代官员应有的操守。其背景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息息相关,强调了为官者应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政务,而不是迎合权贵或追求个人利益。这个成语的形成反映了古代对官员道德标准的要求。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戏剧中,可以用来描述一个正直的角色。
- 日常对话:当谈论到某个人的公正和廉洁时可以引用。
- 演讲:在讨论领导力或官德时,可以用来强调公正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 在这个腐败的环境中,唯有奉公不阿的官员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
- 他在处理这件事情时表现得奉公不阿,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 我们需要更多奉公不阿的领导者,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公正无私、清正廉洁
- “公正无私”强调在判断和行为上的公正,而“清正廉洁”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品德和操守。
-
反义成语:阿谀奉承、迎合权贵
- “阿谀奉承”指迎合他人以获取个人利益,而“迎合权贵”则更强调对权势者的迎合。
文化与社会背景
“奉公不阿”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历史上,许多文人和官员都以此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讨论公务员的道德标准、企业领导的诚信等方面,鼓励人们保持公正的态度。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正直、清白的形象,体现了对公正和道义的追求。在生活中,它激励我在面对选择时坚持原则,而不是追逐短期的个人利益。
个人应用
在我以前的工作中,有一次我面临上级的压力,要求我隐瞒一些问题以迎合客户的期望。最终,我选择了奉公不阿,向客户坦诚问题,虽然一开始受到了一些批评,但长远来看,客户反而更加信任我们的公司。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
在权力的游戏中,谁能坚守信念,
奉公不阿的心,宛如青松挺立。
风雨再狂,心中有明灯指引,
愿做那公正的守护者,万古长存。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integrity”或“public service”可以与“奉公不阿”相对应,但它们的使用场合和文化背景有所不同。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较强,强调个人诚信和责任;而在**,集体利益和公正的价值观更为突出。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奉公不阿”的学,我深刻理解到公正和廉洁在个人和社会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传统道德的尊重,也是对现代社会的积极贡献。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个成语,既丰富了我的词汇,又提升了我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来源: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
来源:-- 汉·刘珍《东观汉记·李恂》
引证:
《清史稿·于成龙传》:“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明崇祯间副榜贡生。顺治十八年,谒选,授广西罗城知县,年四十五矣。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瑶、僮犷悍,初隶版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邻瑶岁来杀掠,成龙集乡兵将捣其巢,瑶惧,誓不敢犯罗山界。民益得尽力耕耘。在县七年,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疏鹾引,建学宫,创养济院,洁己爱民,清操苦节。卒之日,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余,正赋仅十五两,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屡迁湖广黄州府同知、知府,有能声。十四年,于成龙为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居刑部谳狱,事毕,命仍赴湖广候补。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未行,总督蔡毓荣等疏言:‘成龙清廉公直,才堪治剧,宜留在任,料理荒残。’诏许之。寻擢布政使。成龙至是已三获卓异,以母忧归。服阕,起江宁知府,旋擢安徽按察使,复迁福建布政使。二十三年,擢直隶巡抚。成龙历官皆著廉声。直隶土旷民贫,康熙谕曰:‘尔当洁己率属,官吏有贪黩者,参奏勿徇。’成龙奏:‘臣性愚戆,不能堪。’上曰:‘朕素知尔,何出此言?’寻命兼摄直隶总督。二十五年,上幸霸州,赐诗褒美。二十六年,擢两江总督。成龙至江南,进属吏诰诫之。有司门卒率钱方得见,成龙一切杜绝。公事毕,召僚属相对竟日,或夜分始散。居常食粗粝,佐以菜蔬。每食,泣告母像前曰:‘儿今为大官矣,母不可复得食此。’严取与,禁馈遗。布衣草履,物自给。江南俗侈丽,相率易布衣。士大夫家为减舆从,婚嫁不用音乐,豪猾率家远避。居数月,政化大行。二十七年,上南巡,至江宁,嘉其廉能,复赐诗,并御书榜赐之,曰‘高行清粹’。二十八年,上复南巡,至江宁,命三品以上官及知府各陈所属贤否,成龙独荐属吏无一人。上曰:‘尔自行己意,不徇人,不欺人,不令人欺,可谓贤能。’三十一年,卒于官。遗疏请蠲江南逋赋七百余万,并请除耗羡。上览疏,泣下曰:‘于成龙至清,为天下廉吏第一。’赠太子太保,谥清端。成龙历官二十余年,未尝携家属之任,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
《明史·海瑞传》:“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识者壮之。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而属巡盐御史袁淳论瑞及慈谿知县霍与瑕。与瑕,尚书韬子,亦抗直不谄懋卿者也。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会帝有疾,烦懑不乐,召阁臣徐阶议内禅,因曰:‘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视事。’又曰:‘朕不自谨惜,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岂受此人诟詈耶?’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寻移刑部,论死。狱上,仍留中。久之,帝疾甚,阶奏请宥瑞,令出外谪。帝颔之。遂释瑞出,复原官,寻改兵部。擢尚宝丞,调大理。隆庆元年,徐阶为御史刘康所劾,瑞言:‘阶事先帝无能救于神仙土木之误,畏威保位,诚亦有之。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休休有容,有足多者。康乃甘心鹰犬,捕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人韪其言。历两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瑞锐意兴革,请浚吴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利。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贷。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迂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搢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迁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都御史。数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忠介。瑞无子。死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宋史·赵普传》:“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又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其奉公不阿如此。”
《后汉书·杨震传》:“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荣,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仕于东汉,奉公不阿,以直道事人,终为权臣所忌,而卒不免。”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为人,奉公不阿,好士。”
例句:我喜欢他那~的性格。
奉公不阿成语接龙
奉公不阿字义分解
阿
1.(形声。从阜,可声。本义:大的山陵,大的土山)。
2.同本义。
3.泛指山。
4.山坡。
5.细缯,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6.曲隅,角落。
1.(汉语名词词头,盛行于魏晋以后)。
2.加在亲属称呼前面有亲昵的意味。
3.加于某些人的姓、名、小名、排行前用作称呼,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或尊卑关系。
4.阿托(10-18)的简称。
5.表示疑问、肯定、呼召、祈请等语气。
1.用于表示各种感情(如惊讶)。
1.
奉
1.(会意。小篆字形,从手,从収(gǒng,双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树盖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本义:两手恭敬地捧着
2.同本义。
3.恭敬地接受。
4.进献,下对上送东西。
5.送;给予,赐予。
6.为…效劳,侍候。
公
1.(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2.同本义。
3.共,共同。
4.公共,公家,公众的。与“私”相对。
5.朝廷;国家。
6.君王。
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