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高论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放言高论”由四个字组成:放、言、高、论。字面意思是“放开口说高尚的言论”。其基本含义是指在公共场合或大庭广众之下,发表一些高尚、宏伟、理想化的言论,往往带有一种不拘小节、自信满满的态度。
成语来源
“放言高论”最早见于《史记·平原君赵成》中的记载,文中提到有些人敢于发表高见,表达对政治或社会的看法。通过历史文献的考证,可以看到这个成语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之间,常用来形容那些敢于发表高见的人。
使用场景
在不同语境中,“放言高论”可以有不同的应用。例如:
- 文学作品:在古典诗词中可能用来形容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理想。
- 日常对话:在朋友之间的谈话中,可能用来调侃某人过于自信,发表一些不切实际的看法。
- 演讲:在正式场合中,可能用来称赞某位演讲者的高尚理想和对社会的期望。
示例句子
- 在这次会议上,他发表了放言高论,受到与会者的广泛关注。
- 有些人总喜欢放言高论,却没有实际行动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 虽然他的放言高论令人钦佩,但我们更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高谈阔论:形容言谈气派,内容多而广。
- 胸怀壮志:形容人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
反义成语:
- 言必信,行必果:强调说话要有信用,做事要有结果,通常用于批评那些只会说而不做的人。
- 闭口不言:形容沉默不语,不发表看法。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的空间和个人表达的权利经历了多次波动。“放言高论”在现代社会中被视为一种勇于表达自我的态度,但也常面临社会舆论的压力。尤其在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个体的声音更容易被放大,但同时也可能遭到质疑或反击。
情感与联想
“放言高论”给人的情感反应一般是积极向上的,联想到理想、勇气与追求。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带有一丝讽刺,暗示某人脱离实际,过于自信。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一次在课堂上勇敢发表了关于社会问题的看法,尽管我的观点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但同学们却对我的看法提出了质疑。当时我意识到,放言高论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足够的知识和依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使用“放言高论”: “在那场关于未来科技的论坛上,年轻的科学家们纷纷发表放言高论,畅想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世界,但他们是否考虑过这些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呢?”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用“grandstanding”来形容那些在公众面前表现出色、发表高调言论的人,但往往带有负面色彩,暗示为了吸引注意力而说出夸大的言辞。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放言高论”的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表达,还提醒我们在发表意见时应结合实际,以免沦为空谈。
来源: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
来源:-- 宋·苏轼《荀卿论》
引证:
《宋史·辛弃疾传》:“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故以稼名轩。性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跋绍兴间诏书曰:‘使此诏出于绍兴之前,可以无事仇之大耻;使此诏行于隆兴之后,可以卒不世之大功。今此诏与此臣俱存也,悲夫!’故其放言高论,率如此。”
《南史·谢灵运传》:“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从叔混特知爱之。袭封康乐公,食邑二千户。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不就。为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性奢豪,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也。抚军将军刘毅镇姑孰,以为卫军从事中郎。毅镇江陵,又以为卫军记室参军。毅败,高祖版为太尉参军,入为秘书丞,坐事免。高祖伐长安,骠骑将军道怜居守,版为谘议参军,转中书侍郎,又为世子中军谘议,黄门侍郎。奉使慰劳高祖于彭城,作《撰征赋》。”
《晋书·王衍传》:“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籍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言高论。”
《后汉书·崔骃传》:“骃上书陈五事:一曰显文德,二曰褒武烈,三曰修旧功,四曰招俊杰,五曰明好恶。帝不纳。骃乃放言高论,以讽时政。”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既归赵,放言高论,以为天下莫能当。”
例句:见集于都下诸名士,终日惟酒食游戏征逐,~,自负不可一世。
放言高论成语接龙
放言高论字义分解
高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2.同本义。
3.等级在上,超越流俗或标准。
4.敬称,称别人的事物。
5.空泛,不切实际。
6.年长,年老。
论
1.《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1.(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3.思;思考。
4.衡量;评定。
5.评论;辩析。
6.又。
言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放
1.(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2.同本义。
3.又。
4.舍弃;废置。
5.解除约束;释放。
6.免去;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