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īzhīhǎiérjiēzhǔn

推之四海而皆准

拼音 tuī zhī hǎi ér jiē zhǔn

繁体 推之四海而皆準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普遍性的真理"

近义词 放之四海而皆准

推之四海而皆准的意思

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来源: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来源:-- 《礼记·祭义》

例句你,还抱住了二十岁时的理想,以为~,俟之百世而不惑。

推之四海而皆准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ér), 而部,共6画

1.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 表示并列关系。

4. 表示递进关系。

5. 表示承接关系。

6. 表示转折关系。

1.

2. 才能。

3. 能够。

读音(jiē), 白部,共9画

1. (会意。从比,从白。从“比”,有“并”的意思。本义:都,全)。

2. 同本义。

3. ;一同。

读音(hǎi), 氵部,共10画

1.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2.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3. 海水。

4. 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

5. 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

6. 大口,大嘴巴。

读音(tuī), 扌部,共11画

1. (形声。从手,隹(zhuī)声。本义:手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或向前移动)。

2. 同本义。

3. 推移,变化、移动和发展。按顺序更换。

4. 寻求;探索。

5. 推行,推广施行。

6. 推测;推断。

读音(sì), 囗部,共5画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2.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3. 古代一车四马称“驷”。

读音(zhǔn), 冫部,共10画

1. (准本为凖的俗字,现为凖的简化字。但在未简化前,准习用的意义,与凖字有别)。

2. 公文用语 。始于唐·五代 表示允许,认可。

3. 折充;抵充。

4. (形声。从水,隼(sǔn)声。本义:平,不倾斜)。

5. 同本义(取义于水平,侧重于平稳)。

6. 亦指其他物体的平。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 又。

推之四海而皆准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

推之四海而皆准,俟之百世而不惑

推之四海而皆准是什么意思

推之四海而皆准打一生肖

推之四海而皆准、三位数

推之四海而皆准打一数字

推之四海而皆准猜三个数字

推之四海而皆准打三数字

推之四海而皆准、代表三个数

推之四海而皆准是什么生肖

推之四海而皆准打三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