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cún,máojiāngān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拼音 zhī cún máo jiāng ān

繁体 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两者的关系"

近义词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的意思

存:存留;附:附着。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来源: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来源:--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

引证

《后汉书·皇甫规传》:“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汉书·食货志上》:“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战国策·齐策四》:“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故事春秋时,晋国的公子夷吾求秦国帮他登上王位,并答应给五座城池。夷吾成为晋惠公后就违背诺言。后来秦国遇饥荒向晋国借粮,晋惠公也没答应。大臣虢射对晋惠公说:“我们借粮也不能改善关系,就好比‘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例句今云欲预九锡之庆,乃甘心促寿愈疾以从之,所谓~,岂不愚惑之甚哉!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pí), 皮部,共5画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2. 同本义。

3. 兽皮。

4. 皮毛;皮革。

5. 包或围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

读音(máo), 毛部,共4画

1.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2. 同本义。

3. 鸟的羽毛。

4. 草木;五谷。

5. 小,微不足道。多用于贬义。

6. 发慌。

读音(jiāng,jiàng), 寸部,共9画

1. (形声。从寸,酱省声。从“寸”,表示与手有关。(jiàng)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2. 扶持,扶助。

3. 奉行,秉承。

4. 送行。

5. 携带。

6. 带领。

1. (形声。从寸,酱省声。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2. 同本义。

3. 中国象棋中的一子,即“帅”。

4. 统率;率领。

1.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读音(ān), 宀部,共6画

1.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2. 同本义。

3. 安逸,安乐。

4. 安宁。

5. 缓慢。

6. 使安定。

读音(cún), 子部,共6画

1.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2. 同本义。

3. 恤问,劳问。

4. 访问;问候。

5. 思念;怀念。

6. 储存;保存;保全。

读音(fù), 亻部,共12画

1. (形声。从人,尃(fū)声。本义:辅佐)。

2. 同本义。

3. 辅导。

4. 靠近,迫近。

5. 依附,依凭。

6. 附着。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 又。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翻译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什么意思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的意思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是什么句式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通假字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宾语前置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拼音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文言文翻译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表明什么服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