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ééryàn,huìrénjuàn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拼音xuééryànhuìrénjuàn

繁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

厌:满足;诲:教导。学习总感到不满足,教导人从不厌倦。

来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来源:-- 《论语·述而》

引证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民听不惑,而后用之。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

《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学不厌,教不倦。’”

《论语·述而》:“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huì), 讠部,共9画

1.(形声。从言,每声。本义:教导)。

2.同本义。

3.教导的话。

读音(ér), 而部,共6画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1.

2.才能。

3.能够。

读音(xué), 子部,共8画

1.(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同本义。

3.模仿。

4.讲述,说。

5.讲学。

6.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读音(yàn), 厂部,共6画

1.一物压在另一物上。

2.泛指压制;抑制。

3.以迷信的方法,镇服或驱避可能出现的灾祸,或致灾祸于人。

4.堵塞。

1.(形声。从厂(hǎn),猒(yàn)声。厂,象山崖石穴形。《说文》:“厌,笮也。”意思是“压”。由“犬、肉、甘”三部分合起来,会意,表示“吃饱”、“满足”。本义:吃饱)。

2.饱,满足

3.憎恶;嫌弃。

读音(juàn), 亻部,共10画

1.(形声。从人,卷声。本义:疲倦,劳累)。

2.同本义。

3.懈怠,厌烦,厌倦。

4.蹲坐,双臂贴近身体弯下腰去,或蜷腿并用臀部贴近地面

5.衰减。

读音(rén), 人部,共2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同本义。

3.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4.别人,他人。

5.民,百姓。

6.指成年人。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哪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的意思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读音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原文及翻译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翻译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诲的意思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谁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