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的意思
俗语。比喻少了某人或某种条件,照样能办好事情。
引证: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二》:“张氏屠者,其肉美,人皆食之。及其死也,人皆曰:‘张屠夫死矣,吾将食他屠夫之肉。’及其食也,皆曰:‘不如张屠夫之肉也。’”
《后汉书·方术传下》:“张氏屠者,其肉美,人皆食之。及其死也,人皆曰:‘张屠夫死矣,吾将食他屠夫之肉。’及其食也,皆曰:‘不如张屠夫之肉也。’”
《汉书·食货志下》:“张氏屠者,其肉美,人皆食之。及其死也,人皆曰:‘张屠夫死矣,吾将食他屠夫之肉。’及其食也,皆曰:‘不如张屠夫之肉也。’”
《史记·货殖列传》:“张氏屠者,其肉美,人皆食之。及其死也,人皆曰:‘张屠夫死矣,吾将食他屠夫之肉。’及其食也,皆曰:‘不如张屠夫之肉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屠者张,其肉美,人皆食之。及其死也,人皆曰:‘张屠夫死矣,吾将食他屠夫之肉。’及其食也,皆曰:‘不如张屠夫之肉也。’”
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成语接龙
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字义分解
猪
1. 猪只 ,组成猪科(Suidae)的各种哺乳动物的任一种,四肢短小,尾短,体毛稀疏,鼻面短凹或平直,耳大下垂或前挺,被毛较粗,有黑、白或黑白花等色,汁腺不发达,热时喜浸水散热;特指家养种的成员。
2. 水积聚。
混
1. (形声。从水,昆声。本义:水势盛大)。
2. 同本义。
3. 浑浊,水多泥多杂质而不清澈。
4. 全部。同“浑”。
5. 整个。同“浑”。
1. 混同,混合搀杂。
毛
1.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2. 同本义。
3. 鸟的羽毛。
4. 草木;五谷。
5. 小,微不足道。多用于贬义。
6. 发慌。
死
1.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2. 同本义。
3. 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4. 穷,尽。
5. 拼死,拼命。
6. 死板,不灵活。
张
1. (形声。从弓,长声。本义:把弦安在弓上)。
2. 同本义 。与“弛”相对。
3. 开弓;拉弓弦。
4. 张开。
5. 张挂(展开挂起)。
6. 展开。
1. 帐幔,帷幕。
2. 胀满。
屠
1. (形声。从尸,者声。“尸”,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与人有关。本义:宰杀牲畜)。
2. 同本义。
3. 大屠杀,残杀。
4. 分裂。
5. 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人。
6. 古地名 。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
夫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站着的人形(大),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zān),意思是成年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成年男子的通称)。
2. 同本义。
3. 女子的正式配偶。
4. 大丈夫。对男子的美称。
5. 剑衣。
6. 足背。
1. 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2. 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3. 所有的,大家。相当于“凡”。
4. 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5. 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6. 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
吃
1. (形声。从口,乞声。本义:口吃,结巴) 同本义。
2. (形声。从口,契声。本义:吃东西。按:“吃”在古代一般不当“吃东西”讲。“吃东西”的意义古代写作“喫”。汉字简化后“喫”写作“吃”)。
3. 吃东西。与“喝”形成对照。
4. 被;让;由于。
了
1. (象形。从子,无臂。小篆字象婴儿束其两臂形。初生的婴儿,往往束其两臂而裹之。本义:束婴儿两臂)。
2. 手弯曲。
3. 假借为“憭”、“悟”。懂得,明白其意思。
4. 结束,了结。
5. 聪敏,颖慧。
6. 明亮,光亮。
1.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
2. 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
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