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皮着骨的意思
基本定义
“黏皮着骨”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字面意思是皮肤黏附在骨头上,形容人瘦得没有肉,骨骼突出。基本含义则是形容人非常瘦弱,缺乏脂肪和肌肉,给人一种不健康的感觉。
成语来源
该成语的历史背景并不十分明确,可能是源于古代对瘦弱身体状态的形象描绘。类似的表达在古文中常见,强调了身体的脆弱和不堪,反映了古人对身体健康的重视。
使用场景
“黏皮着骨”可用于文学作品中描绘人物的身体状态,或在日常对话中形容某人过于瘦弱。例如,在描述一个经历了重病的人时,可以用此成语来强调其苍白和虚弱的外貌。在演讲中,亦可用来形容过度劳累或营养不良导致的身体状况。
示例句子
- 他这段时间忙于工作,瘦得像黏皮着骨,真让人担心他的健康。
- 经过一年的锻炼,他的身材变得匀称,而不是之前的黏皮着骨。
- 这位艺术家的画作中,总是描绘一些黏皮着骨的角色,给人一种忧伤的感觉。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骨瘦如柴、瘦骨嶙峋。它们都强调了瘦弱的形象,但“黏皮着骨”更侧重于皮肤与骨头的紧密关系,暗示了极度的瘦弱。
- 反义成语:肥头胖耳、丰腴肥美。它们强调了富态和健康的身体状态,与“黏皮着骨”形成鲜明对比。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身体健康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尤其是在农耕社会,健康的体魄被认为是劳作的基础。因此,成语“黏皮着骨”在特定文化背景中具有警示意义,提醒人们关注自己的健康。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一成语也可以引申为对过度节食或不良生活惯的批评。
情感与联想
“黏皮着骨”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担忧和同情,联想到一个人因为病痛或极端的生活方式而导致的瘦弱状态。这种描述常常引发人们对健康和生活方式的反思。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我曾见过一位朋友因压力过大而瘦得很厉害,常常用“黏皮着骨”来形容她的状态。与她交谈后,我意识到朋友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因此我开始鼓励她多关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月下独坐影如水,
黏皮着骨梦难回。
人间悲苦何所依,
唯愿明朝重相会。
通过这样的方式,成语不仅描绘了人物的瘦弱状态,还融入了情感和思考。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skin and bone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意指一个人非常瘦弱。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反映的都是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和对瘦弱状态的关注。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黏皮着骨”这个成语的学,我对瘦弱状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不仅是对身体的描述,也引发了对心理健康和生活方式的反思。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表达,促进更生动的交流。
来源:此理本常理,但异端说得黏皮着骨。
来源:--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
故事:相传宋朝时期,晁文元曾经多次问大隐者刘海蟾怎样才能求得长生不死的法子。刘海蟾大笑说:“人何曾死,而君乃畏之求生乎!所可死者,形也,不与俱灭者,固常在也。此理本常理,但异端说得黏皮着骨。”
黏皮着骨字义分解
黏
1.粘连;胶合。
骨
1.(会意。从冎(guǎ),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同本义。
3.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4.人的品质、气概。
5.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6.比喻瘦劲的书体。
1.尚未开放的花朵。
2.表示声、形、动作。
着
1.(著的俗字)。
2.放置。
3.安顿。
4.围棋的下子;下棋落子。
5.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一步;策略。
6.是;对 。用于答语,表示同意。
1.(著的俗字)。
2.燃烧。
3.遇;受到。
4.觉得。
5.中,恰好合上。
6.得当,对。
1.(著的俗字)。
2.用在谓语之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
3.用在句末,表示命令、祈使或一般告语。
4.用在某些名词后,表示“呢”。
1.(着为著的俗字)。
2.穿。
3.附着;加…于上。
4.又。
5.接触;挨上。
6.安置,放置。
皮
1.(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2.同本义。
3.兽皮。
4.皮毛;皮革。
5.包或围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