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诛墨伐的意思
基本定义
“笔诛墨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笔和墨进行的攻击。它形容通过文字进行的抨击、指责或批评,通常用于形容文学作品或文章中对某人或某事的严厉批评。
成语来源
“笔诛墨伐”最早出现在《宋史·李清照传》中,描述了李清照在文学创作中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该成语强调了文字的力量,暗示通过书写和语言可以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使用场景
“笔诛墨伐”常用于文学作品、评论、政治演讲和社交媒体等场合,尤其是在表达对不良现象或错误行为的强烈不满时。例如,作家在批评社会不公时,可能会使用这一成语来强调其观点的坚定性。
示例句子
- 在他的小说中,作者以“笔诛墨伐”的方式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
- 那篇文章通过“笔诛墨伐”让人们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他的演讲中不乏“笔诛墨伐”的语言,直指社会问题的根源。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文攻武卫”:强调用文字和武力进行捍卫或攻击。
- “言辞犀利”:形容语言锋利、直截了当。
-
反义成语:
-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温和、友好,通常不用于批评。
- “礼尚往来”:强调礼仪与交往,而非直接的攻击或批判。
文化与社会背景
“笔诛墨伐”在**文化中反映了文学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强调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在现代社会,随着网络的发展,文字的攻击性与传播速度显著提升,这一成语的适用性也愈加广泛,尤其在社交媒体上更为突出。
情感与联想
“笔诛墨伐”让我联想到文学的力量以及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愤怒与不满。这种表达既可以是个人情感的宣泄,也可以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带给我一种勇敢发声的情感激励。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在写作中遭遇过一些不公现象,我运用“笔诛墨伐”来表达我的观点和情绪,借此引发他人的关注与思考。这让我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也让我更加重视写作的责任。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故事中,我可以描述一个年轻作家在社会动荡时期,用“笔诛墨伐”的方式揭露腐败政权,激励民众团结起来为正义而战。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出文学与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
跨文化比较
在英文中,可以找到与“笔诛墨伐”相近的表达,如“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强调文字的力量。但在不同文化中,表达方式和使用场合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批评可能被视为不礼貌,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却是被鼓励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笔诛墨伐”的学,我深刻认识到文字的力量以及其在社会批评中的重要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增强了我对社会现象的敏感度和思考能力。因此,在今后的学和交流中,我会更加注意如何运用这一成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
例句:我们通过~,终于迫使他向大家道歉。
笔诛墨伐成语接龙
笔诛墨伐字义分解
诛
1.(形声。从言,朱声。本义:声讨、谴责)。
2.同本义。
3.杀戮。夺去生命。
4.又。
5.治罪,惩罚。
6.又。
笔
1.(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同本义。
3.笔法。曲笔,伏笔。
4.书写;记载。
5.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墨
1.(会意兼形声。从土,从黑,黑亦声。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
2.同本义。
3.指诗文或书画。
4.绳墨。木工用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
5.中国古代五刑之一。刺刻面额,染以黑色,作为惩罚的标记。商周叫“墨刑”,秦汉叫“黥刑”。
6.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