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实不副的意思
基本定义
“名实不副”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名声与实际不相符合”。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事物的名称和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差距,常用来形容某个人或事物的表面与实际不一致,或者说某种承诺未能兑现。
成语来源
“名实不副”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是:“子曰:‘君子之道,名实相副。’”这里强调了君子所追求的名与实相符的道德标准。这个成语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对诚信和真实的重视,强调了在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中,名称和实际内容应该相互对应。
使用场景
“名实不副”可用于多种场合:
-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散文中,作者可能用此成语来描绘人物的虚伪或社会现象的表象与实际之间的矛盾。
-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的闲聊中,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个品牌的广告与实际产品不符。
- 演讲:在社会、经济或政治的演讲中,发言者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批评一些现象,如某些政策的承诺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
示例句子
- 这个公司的广告宣传太过华丽,实际上产品质量却名实不副。
- 他在求职时所说的能力与实际表现名实不副,最终未能获得职位。
- 这部电影的评价很高,但我觉得名实不副,剧情实在不够吸引人。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虚有其表:指外表华丽而内容空虚。
- 名不副实:与名实不副意义相近,强调名声与实际不符。
-
反义成语:
- 名实相符: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强调真实与诚信。
- 言行一致:言语和行为一致,体现诚信和可靠。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重要的道德标准。成语“名实不副”在现代社会仍然适用,特别是在商业、政治和社会关系中,提醒人们关注表象与实际之间的关系,警惕虚假宣传和不实承诺。
情感与联想
“名实不副”常常带有一些负面的情感色彩,给人以失望或愤怒的感觉。它提醒我们要警惕那些表面光鲜而内在空洞的事物,同时也引发对诚信的重要性的思考。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一个品牌的产品,广告宣传得非常好,但实际使用后却让我感到失望。那时我就想到了“名实不副”这个成语,提醒我在以后的购物中要更加谨慎,注重实质而非表象。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名实不副”:
在华丽的舞台上,
灯光闪烁,影影绰绰,
可那笑容背后,
名实不副,心事重重。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all hat and no cattl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指的是某人外表看起来很有能力,但实际上并没有相应的能力。不同文化中都存在对表里不一现象的批评,显示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观。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名实不副”的学*,我更加理解了诚信与真实在交流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汉语表达,也让我在多种情况下都能更好地理解人与事之间的真实关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言行一致,追求真实的内涵。
来源:宰衡官以正百僚、平海内为职,而无印信,名实不副。
来源:-- 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上》
引证:
《明史·海瑞传》:“瑞虽有清名,而好激论时政,时人或谓之名不副实。”
《宋史·岳飞传》:“飞虽有功名,而好大言,时人或谓之名不副实。”
《晋书·殷浩传》:“浩虽有才名,而好谈空理,时人或谓之名不副实。”
《后汉书·孔融传》:“融虽有才名,然好陵侮长者,时议以为名不副实。”
《汉书·王莽传》:“莽既以符命自立,即位之后,欲绝其原,以神前事,而公卿大臣方进等阿意顺旨,共奏言:‘莽功德实大于周公,而名不副实。’”
例句:无论怎样言行不符,~。
名实不副成语接龙
名实不副字义分解
实
1.(会意。从宀,从贯。宀,房屋。贯,货物,以货物充于屋下。本义:财物粮食充足,富有)。
2.同本义。
3.真实;诚实。
4.广大。
5.坚实;坚强。
6.果实;种子。
名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同本义。
3.称说;说出。
4.出名,有名声。
5.以私人名义占有。
6.明白。
副
1.(形声。从刀,畐(fú)声。(pì)本义:用刀剖开。《说文》:“判也。”《诗·大雅》:“不坼不副。”)。
2.相称,符合。
3.交付,付与。
4.非正的(区别于“正”或“主”)。
5.次要的。
6.辅助职务;副手;助手。
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