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有余责的意思
基本定义:
“死有余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死了也还有责”,引申含义是指某人即使已经受到了惩罚或惩处,仍然还有责任或过错。在使用时,多用于形容某人即使遭到严厉的惩罚,依然无法完全逃避责任,或者某种行为所引发的后果依然会被追究。
成语来源:
“死有余责”出自《史记·冉闵列传》,原句为“死而有余责”,意即即使死去了,依然还有责任。这一成语体现了古代对责任和道德的重视,强调了对过失的追究和对社会责任的严肃态度。
使用场景:
在文学作品中,成语“死有余责”可以用来描绘人物的命运和责任,比如历史小说中描述某一历史人物因其过错而遭到的惩罚。在日常对话中,可能用于讨论某人因错误决策而遭受的后果,强调其责任的不可推卸性。在演讲中,可以用来警示他人对自身行为的认真负责。
示例句子:
- 他在这次事故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死有余责,不能逃避。
- 虽然他已经被解雇,但公司仍然认为他在项目中有失职,死有余责。
- 这个错误造成了严重后果,死有余责,必须有人承担责任。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罪有应得:指犯罪或错误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惩罚。
- 自作自受:指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承担后果。
-
反义成语:
- 无罪释放:指没有罪责而被释放,与承担责任的含义相对。
- 推卸责任:指逃避自己的责任,和“死有余责”强调的责任感相反。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传统上强调个体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因此“死有余责”反映了对责任和道德的重视。现代社会中,尽管法律责任逐渐被重视,但道德责任仍然存在,成语的使用依然具有警示和教育的意义。
情感与联想:
“死有余责”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常常是严肃和反思,它提醒人们在做决定时必须考虑后果,承担责任。这种责任感在生活中是重要的,有助于增强个体的自我约束和社会责任感。
个人应用:
在我生活中,曾经看到一位同事因项目失误而遭到批评,尽管他已经承担了一部分责任,但在团队中大家仍然觉得他“死有余责”,应更加谨慎。这种经历让我意识到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小故事中,可以这样写: 在一个小村庄里,老李因贪婪而导致村民们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尽管他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甚至被逼迁离开村庄,但村里的人们仍然觉得他“死有余责”,因为他对村民们的信任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you reap what you sow”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意指自己的行为会有相应的后果。这种表达同样强调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责任,但在文化背景和语境下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别。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死有余责”的学,我深刻理解到责任感对个人及社会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丰富了我的词汇,也在思维方式上促使我更加关注自己行为的后果。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我将努力将这一理念应用于实践,提升自我责任感。
来源:幸得充位宰相,不能进贤退不肖,以此负国,死有余责。
来源:-- 汉·荀悦《汉纪·哀帝纪下》
例句:宋·苏轼《昌化军谢表》:“军讫者并鬼门而东鹜,浮瘴海以南迁,生无还期,~。”
死有余责成语接龙
死有余责字义分解
责
1.(形声。小篆字形。从贝,朿(cì)声。(zhài)本义:债款,债务)。
2.索取(财物)。
3.责备。
4.惩罚。
5.诘问。
6.责令;要求。
1.欠别人的财物
死
1.(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2.同本义。
3.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4.穷,尽。
5.拼死,拼命。
6.死板,不灵活。
有
1.(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同本义。
3.存在。
4.取得,获得,占有。
5.相当于“或”。或许。
6.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1.
余
1.(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2.饱足。足食得饱。
3.剩下;剩余。
4.剩下的,多余的。
5.残留的;遗留的。
6.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