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īngyóuhuǒyě,bùfén

兵犹火也,不戢自焚

拼音 bīng yóu huǒ fén

繁体 兵猶火也,不戢自焚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兵犹火也,不戢自焚的意思

戢:停止。战争就象玩火,不在适当情况下及时止息,就会把自己烧掉。

来源: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来源:-- 《左传·隐公四年》

引证

《后汉书·皇甫嵩传》:“兵犹火也,不戢自焚。”

《资治通鉴·汉纪·高帝五年》:“兵犹火也,不戢自焚。”

《史记·秦始皇本纪》:“兵犹火也,不戢自焚。”

《战国策·齐策一》:“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兵犹火也,不戢自焚。”

《左传·宣公十五年》:“兵犹火也,不戢自焚。”

例句~,古人之所以三致意者在此。

兵犹火也,不戢自焚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zì), 自部,共6画

1.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2. 同本义。

3. 始;开头。

4. 起源。

5. 自己,自我;本身。

6. 由;从。

读音(yóu), 犭部,共7画

1. (形声。从犬,酋(尤)声。本义:一种猿类动物)。

2. 兽名。猴属,也叫“犹猢”,形如麂。

3. 犬子。

4. 如同。好比。

5. 踌躇疑惧。

6. 谋画。

读音(fén), 火部,共12画

1.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2. 用火烧山林宿草。

3. 烧。

4. 旧时的一种酷刑。用火烧死。

读音(huǒ), 火部,共4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 同本义。

3. 火灾;发生火灾。

4.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5.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6. 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读音(jí), 戈部,共12画

1. 收藏。

2. 引申指停止战争。

3. 收敛。

读音(bīng), 八部,共7画

1.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 同本义。

3. 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4. 士卒。

5. 军事;武力;战争。

6. 用兵策略,战略。

读音(yě), 乙部,共3画

1. 表示选择,还是。

2. 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3.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4.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吗”。

5. 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舒缓语气,后半句将对前半句加以解说。对后半句有强调作用。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

兵犹火也,易于见过

兵不由将什么意思

兵不由将

兵不厌仗的意思

兵戎未戢意思

兵不由将是什么意思

兵不由将的意思

兵不厌仗是什么意思

兵不厌诈意思解释

用兵不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