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èiyuànnǚ,wàikuàng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拼音 nèi yuàn wài kuàng

繁体 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社会局面"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的意思

怨女:到了出嫁年龄而未嫁的女子;旷夫:成年而未娶妻的男子。指人们都能找到配偶,成家立业

来源: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来源:--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下》

引证

《资治通鉴·唐纪》:“内无怨女,外无旷夫。”这里用以说明唐朝时期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幸福,没有怨恨和孤独的现象。

《后汉书·皇后纪》:“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此句强调皇后治理后宫,使得宫内无怨恨之女,宫外无孤独之夫,反映了皇后的德政。

《汉书·食货志》:“内无怨女,外无旷夫。”这里描述的是国家经济繁荣,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生活无忧。

《史记·平准书》:“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此处同样强调国家治理得当,人民生活和谐,没有怨恨和孤独。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意指国内没有怨恨的女子,国外没有无妻的男子,形容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例句现代社会重男轻女思想十分严重,~的局面难以实现。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kuàng), 日部,共7画

1. (会义兼形声。从日,广声。本义:光明;明朗)。

2. 同本义。

3. 心境开阔,开朗。

4. 空旷;开阔。

5. 久。

6. 遥远。

读音(wú), 一部,共4画

1. “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 没有,跟“有”相对。

5.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 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读音(yuàn), 心部,共9画

1. (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2. 同本义。

3. 责怪;埋怨。

4. 又。

5. 讥讽。

6. 哀怨。

读音(nǚ,rǔ), 女部,共3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2. 同本义。

3. 引申指女儿。

4. 又。

5. 又。

6.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四颗。

读音(fū,fú), 大部,共4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站着的人形(大),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zān),意思是成年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成年男子的通称)。

2. 同本义。

3. 女子的正式配偶。

4. 大丈夫。对男子的美称。

5. 剑衣。

6. 足背。

1. 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2. 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3. 所有的,大家。相当于“凡”。

4. 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5. 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6. 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

读音(wài), 夕部,共5画

1.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2.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3. 外表;仪表。

4. 表面。

5. 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6. 外地;异乡。

读音(nèi,nà), 冂部,共4画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冂入。冂(jiōng)表示蒙盖,入表示进入之物,合而表示事物被蒙盖在里面。本义:入,自外面进入里面)。

2. 同本义。

3. 交入;接纳

1. 里面。与“外”相对。

2. 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3. 室,内室,房室。

4. 皇宫;帝王所居之处。

5. 又。

6. 妇女;女色。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什么意思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于王何有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于王何有什么意思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的怨是什么意思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翻译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的意思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是秦国主张吗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于王何有的意思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是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