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疏外亲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内疏外亲”字面意思是“在内部疏远,在外部亲近”。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家庭或内部关系中与人疏远,而在外部的社交关系中却表现得非常亲近。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方式,尤其是家庭与外界之间的差异。
成语来源
“内疏外亲”出自《左传》,原文为“内疏外亲,君子之道”。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庭与外部关系的看重,同时也揭示了在社会交往中一种常见的人际交往方式。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在小说中,角色之间可能会因为家庭纠纷而表现出“内疏外亲”的态度。
- 日常对话:人们在描述某些家庭关系时,可能会用到这个成语,比如说某人对家庭成员冷淡,但对朋友热情。
- 演讲:在论述人际关系时,演讲者可能会提到“内疏外亲”来引导听众思考家庭与社交的平衡。
示例句子
- 他在家里对父母总是冷漠,真是个典型的内疏外亲的人。
- 在职场中,有些人往往内疏外亲,外面一套,家里一套。
- 这种内疏外亲的态度让我们感到很困惑,不知道他究竟重视哪个关系。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内外有别(指内部和外部的态度或关系不同),表里不一(指表面和内心不一致)。
- 反义成语:亲如一家(形容关系非常亲密),外亲内疏(形容对外部关系亲密而对内部关系冷淡)。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关系被视为最为重要的价值观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面对的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的疏远。因此,“内疏外亲”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要平衡家庭与外界的关系。
情感与联想
“内疏外亲”让我联想到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在家庭与朋友之间的挣扎。往往因为工作繁忙或生活压力,家庭关系变得疏远,而在外却表现得热情友好。这种矛盾情感让我感到无奈,也促使我反思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关系。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段时间我因为工作关系与家人疏远,常常外出与朋友聚会,却很少回家看望父母。后来我意识到这种状态并不健康,于是努力调和家庭与外部关系,尽量抽时间陪伴家人,避免“内疏外亲”的局面。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小故事中,我可以写道: “李明在外是个人人称道的社交达人,聚会时总是笑声不断,但回到家中却常常沉默不语。家人们感到他似乎与他们之间隔了一层无形的墙,内疏外亲的生活让他倍感孤独。”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distant at home but friendly outside”来表现类似的意思。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反映出的内外关系的矛盾是相似的。这种现象在许多文化中都能找到共鸣,显示了人际关系的普遍复杂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内疏外亲”这一成语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在语言学*中,理解成语的多层次含义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丰富我的表达能力,还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这个成语提醒我关注家庭与外部社交的平衡,促使我在生活中不断反思与实践。
来源:曾子曰:‘内疏而外亲。’
来源:--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
引证:
《晋书·王导传》:“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初袭祖爵即丘子。司空刘寔寻引为东阁祭酒,迁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并不行。后参东海王越军事。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乂。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士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裴松之注引《荀氏家传》曰:“俣子寓,字景伯,出继叔父爽,官至荆州刺史。”
《后汉书·杨震传》:“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汉书·王莽传上》:“莽既拔出同列,继四父而辅政,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聘诸贤良以为掾史,赏赐邑钱悉以享士,愈为俭约。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见之者以为僮使,问知其夫人,皆惊。其饰名如此。莽因汉承平之业,匈奴称藩,百蛮宾服,舟车所通,尽为臣妾,府库百官之富,天下晏然;莽一朝有之,其心意未满,狭小汉家制度,欲更为疏阔。乃下书曰:‘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咸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税一,实十税五也。父子夫妇终年耕芸,所得不足以自存。故富者犬马余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奸。俱陷于辜,刑用不错。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于是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人至涕泣于市道。及坐卖买田宅奴婢,铸钱,自诸侯卿大夫至于庶人,抵罪者不可胜数。”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後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非但贤人有此行也,国君亦有之,内疏外亲,内相怨而外相慕。”
内疏外亲成语接龙
内疏外亲字义分解
疏
1.(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2.同本义。
3.分开; 分散。
4.分赐,分给。
5.清除;排除。
6.雕刻,画饰。
外
1.(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2.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3.外表;仪表。
4.表面。
5.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6.外地;异乡。
内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冂入。冂(jiōng)表示蒙盖,入表示进入之物,合而表示事物被蒙盖在里面。本义:入,自外面进入里面)。
2.同本义。
3.交入;接纳
1.里面。与“外”相对。
2.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3.室,内室,房室。
4.皇宫;帝王所居之处。
5.又。
6.妇女;女色。
亲
1.(形声。从见,亲(shēn)声。“见”与“至”义相通。本义:亲爱)。
2.同本义。
3.亲密。与“疏”相对。
4.准,准确。
5.更新。
6.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