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ěyǒuěr,chuāngwàirén

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拼音 shě yǒu ěr chuāng wài rén

繁体 隔舍須有耳,窗外豈無人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近义词 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的意思

须:应当。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漏。

来源:正是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公子听得仔细,即心中转道:‘奇怪,难道他主仆多是女人?’

来源:--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0回

例句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0回:“正是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公子听得仔细,即心中转道:‘奇怪,难道他主仆多是女人?’”

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xū), 页部,共9画

1. (本字作“须”。后来写成有鬚,现在又简化为“须”。象形。从页,从彡,页(xié),头,彡(shān),表毛饰。指人面上的毛。本义:胡须)。

2. 同本义。

3. 野兽的鬚。泛指动、植物身上像须的东西。

4. 流苏。

5. 片刻。

6. 等待。

读音(gé), 阝部,共12画

1. (形声。从阜,鬲(gé)声。从“阜”,表示与地势高低上下有关。本义:阻隔、遮断)。

2. 同本义。

3. 间隔;距离。

4. 隔绝;断绝。

5. 不相合。

6. 抑制。

读音(shě,shè), 舌部,共8画

1. 放在一边;丢开。

2. 放弃;舍弃。

3. 废止、停止。

4. 布施,施舍。

5. 免罪或免罚;释放。

6. 发,发射。

1. (象形。小篆字形,上端象屋顶,下端象建筑物的基础。中间是客舍招徕顾客的幌子。本义:客舍)。

2. 同本义。

3. 房屋(住宅)。

4. 营寨;营房。

5. 中国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

6. 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家或辈分低、年纪小的亲属。

读音(ěr), 耳部,共6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3.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4.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5. 退后,居次。

6.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读音(chuāng), 穴部,共12画

1. (象形。从穴,囱(cōng)声。“窗”本作“囱”(cōng),小篆字,象天窗形,即在屋上留个洞,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烟(后来灶突也叫“囱”)。后加“穴”字头构成形声字。本义:天窗)。

2. 同本义。泛指房屋、车船上通气透光的洞口。

读音(yǒu,yòu), 月部,共6画

1.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 同本义。

3. 存在。

4. 取得,获得,占有。

5. 相当于“或”。或许。

6. 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1.

读音(wú), 一部,共4画

1. “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 没有,跟“有”相对。

5.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 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读音(qǐ,kǎi), 山部,共6画

1. (kai)。安乐。

2. (形声。从壴(zhù)省,微省声。壴,陈列乐器。(kǎi)本义:回师时献功之乐)。

3. “岂”假借作虚词,用在句中或句首,表示反问。

4. 相当于“难道”,“怎么”。

5. 其。

6. 表示估计、推测。相当于也许、莫非。

读音(wài), 夕部,共5画

1.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2.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3. 外表;仪表。

4. 表面。

5. 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6. 外地;异乡。

读音(rén), 人部,共2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3.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4. 别人,他人。

5. 民,百姓。

6. 指成年人。

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隔壁岂无耳,窗外岂无人

隔壁岂无耳窗外岂无人的意思是什么

隔窗赖有芭蕉叶,未负潇湘夜雨声翻译

隔舍什么意思

隔篱邻舍

隔屋邻舍意思

隔窗而望的意思是什么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