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àngzhīròu

俎上之肉

拼音shàngzhīròu

繁体俎上之肉

用法"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俎上之肉的意思

基本定义

“俎上之肉”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案板上待宰的肉,形容处于任人宰割、毫无反抗能力的境地。引申义是比喻被他人支配、控制,或是处于极为危险的境地。

成语来源

“俎上之肉”最早见于《左传》中的记载,成语的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在古代,俎是切肉的案板,肉则是被宰杀的动物,概括了被动和无助的状态。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弱者的无奈和被强者支配的现实。

使用场景

“俎上之肉”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1.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者诗歌中,用于形容角色的无助状态。
  2. 日常对话:当谈论某人在某个关系中被动受制时,可以使用该成语。
  3. 演讲:在讨论社会不公或权力不平等时,可以用来形象地说明某些群体的无力感。

示例句子

  1. 在这场政治斗争中,他就像是俎上之肉,任由他人摆布。
  2. 面对强大的对手,弱小的球队无疑是俎上之肉,毫无胜算可言。
  3. 在这个无情的市场中,许多小企业都成了俎上之肉,随时可能被大公司吞并。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任人宰割:形容任凭他人摆布或支配,含义相似。
  • 无计可施:指没有办法可想,形容无助的状态。

反义成语

  • 自强不息:指不断努力提升自己,表示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
  • 掌控全局:表示对事物拥有完全的控制能力。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弱者与强者之间的关系常常是一个重要主题。“俎上之肉”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无力感,也反映了社会中权力的不平等。在现代社会,虽然法律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弱者,但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该成语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情感与联想

“俎上之肉”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同情、悲哀和无奈。这个成语让人想起那些被迫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令人反思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问题。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我曾经看到一位朋友在职场上遭遇不公,被上司无情地利用,感到十分无助。那时,我想起了“俎上之肉”这个成语,深刻体会到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现代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权力的游戏中,
我只是一块俎上之肉,
任你刀锋划过,
无力反抗,无处逃避。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t someone’s mercy”,同样传达了被动和无助的含义。然而,文化背景和使用场合可能有所不同,英美文化中对个体自主权的强调常常使得这个表达的情感色彩更为强烈。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俎上之肉”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反映古代社会关系的成语,更是当今社会中弱者处境的真实写照。在语言学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提高我的表达能力,使我在交流时更加准确生动。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关注社会的不平等,激励我们为改善这一现状而努力。

来源:……如令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来源:--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引证

《后汉书·袁绍传》:“绍客逢纪谓绍曰:‘夫举大事,非据一州,无以自立。今冀部强实,而韩馥庸才,可密要公孙瓒使取冀州,馥必骇惧,因遣辩士为陈祸福,馥迫于仓卒,必肯逊让。’绍然之,益亲纪,即以书与瓒。瓒遂引兵而至,外托讨董卓,而阴谋袭馥。馥与战不利。会董卓入关,绍还军延津,使外甥陈留高幹及馥所亲颍川辛评、荀谌、郭图等,说馥曰:‘公孙瓒乘胜来南,而诸郡应之。袁车骑引军东向,此其意不可知,窃为将军危之。’馥惧,曰:‘为之奈何?’谌曰:‘君自料宽仁容众,为天下所附,孰与袁氏?’馥曰:‘不如也。’‘临危吐决,智勇过人,又孰与袁氏?’馥曰:‘不如也。’‘世布恩德,天下家受其惠,又孰与袁氏?’馥曰:‘不如也。’谌曰:‘袁氏一时之杰,将军资三不如之势,久处其上,彼必不为将军下也。夫冀州,天下之重资也,彼若与公孙瓒并力取之,危亡可立而待也。夫袁氏,将军之旧,且同盟也,当今为将军计,莫若举冀州以让袁氏。袁氏得冀州,则瓒不能与之争,必厚德将军。冀州入于亲交,是将军有让贤之名,而身安于泰山也。愿将军勿疑!’馥素恇怯,因然其计。绍遂领冀州牧,承制以馥为奋威将军,而无所将御,亦无官属。

《汉书·王莽传下》:“莽忧懑不能食,亶饮酒,啖鳆鱼。读军书倦,因冯几寐,不复就枕矣。莽妻死,谥曰孝睦皇后,葬渭陵长寿园西,令永侍文母,名陵曰亿年。初,莽妻以莽数杀其子,涕泣失明,莽令太子临居中养焉。莽妻旁侍者原碧,莽幸之。后临亦通焉,恐事泄,谋共杀莽。临妻愔,国师公女,能为星,语临宫中且有白衣会。临喜,以为所谋且成。后贬为统义阳王,出在外第,愈忧恐。会莽妻病困,临书曰:‘上于子孙至严,前长孙、中孙年俱三十而死。今臣临复适三十,诚恐一旦不保中室,则不知死命所在!’莽候妻疾,见其书,大怒,疑临有恶意,不令得会丧。既葬,收原碧等考问,具服奸、谋杀状。莽欲秘之,使杀案事使者司命从事,埋狱中,家不知所在。赐临药,临不肯饮,自刺死。使侍中票骑将军同说侯林赐魂衣玺韨,策书曰:‘符命文立临为统义阳王,此言新室即位三十年,宜授临东郡,太皇太后违文祖之命,皆令郡县召君。君果不奉宗庙,擅坏制度,不复谒吏,书不白事,此一罪也。坏人之兴,自书契以来,未有妄废正统,而容媚谄伪者也,而君父恩未衰,辄外附违命之臣,此二罪也。受命之初,不自帅正以率群下,而内怀不忠,外托自备,此三罪也。烝淫嬖妾,交接闺门,此四罪也。圣恩低徊,冀其改过,而君自绝于天,重罹不辜,此五罪也。坏人正直,理宜同忿,而君逆节绝理,天地所不覆载,臣子所不赦除,今诏同说赐君药,君其饮之!’”

《战国策·齐策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也?’”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也。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左传·宣公十五年》:“晋侯使荀林父帅师伐宋,宋人请和,晋侯许之,归其俘,宋人归晋侯以俎上之肉。”

俎上之肉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ròu), 肉部,共6画

1.(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肌肉)。

2.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3.指人体的皮肤、肌肉和脂肪层。

4.蔬果除去皮核外的可食部分。

5.指从口中发出的歌声,对乐器之声而言。

6.中间有孔的环状物的体部。

读音(zǔ), 人部,共9画

1.(指事兼形声。小篆字形。《说文》“从半肉在且上。”且,祭祀所用的礼器。本义: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

2.同本义。

3.古代割肉用的砧板。多木制,也有青铜铸的,大方形,两端有足。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读音(shàng,shǎng), 一部,共3画

1.(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2.同本义。

3.上天;天帝。

4.上级;尊长;社会的最高层。

5.君主;皇帝。

6.工尺谱里的“do”称为上。

1.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3.表示某一方面。

俎上之肉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

俎上之肉什么意思

俎上之肉读音

俎上之肉比喻什么

俎上之肉是成语吗

俎上之肉近义词

俎上之肉意思

俎上之肉上半句是什么

俎上之肉造句

俎上之肉的煎熬

俎上之肉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