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的意思
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来源:我是个拳头上站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不带头巾男子汉,丁丁当当响的老婆。燕大,我与你要见一个明白!
来源:-- 元·李文蔚《燕青搏鱼》第三折
引证: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他是个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得人。”
《醒世恒言》卷三:“他是个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得人。”
《警世通言》卷二十一:“他是个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清清白白的人。”
《金瓶梅词话》第八十七回:“武松是个顶天立地的好汉,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水浒传》第十三回:“这杨志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得人。”
例句:我是一个不戴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人面上行得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成语接龙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字义分解
马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3.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4. 驾着马。
5. 姓。
走
1. (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2. 同本义。
3. 逃跑。
4. 往。奔向某地。
5. 泄漏。
6. 丧失,失去。
膊
1. 上肢,近肩的部分
1.
胳
1. (形声。从肉,各声。本义:腋下) 同本义。
1. 牲畜的后胫骨
立
1.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2. 同本义。
3. 耸立;树立;建立;竖起。
4. 设置;设立。
5. 确定;决定。
6. 存在;生存。
拳
1. (形声。夲义:紧握的手。俗称拳头)。
2. 同本义。
3. 弓弩。
4. 屈曲;卷曲。
5. 勇壮。
6. 诚挚。
得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3. 找到。
4. 得知。
5. 捕获。
6. 成功;完成。
1.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头
1. (形声。从页(xié),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 同本义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3. 物的两端或末梢。
4. 特指敌对的人。
5. 头部有发部分。
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1. 名词后缀。
2. 方位词后缀。
人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3.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4. 别人,他人。
5. 民,百姓。
6. 指成年人。
上
1. (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2. 同本义。
3. 上天;天帝。
4. 上级;尊长;社会的最高层。
5. 君主;皇帝。
6. 工尺谱里的“do”称为上。
1. 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1.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2.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3. 表示某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