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铭心
刻骨铭心的意思
刻骨铭心
基本定义
成语“刻骨铭心”字面意思是将某种感受或经历深深地刻在骨头里和心里,形容对某种事情或情感的记忆极为深刻,难以忘怀。它通常用来形容一种强烈的情感,比如痛苦、爱恋或感激。
成语来源
“刻骨铭心”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原文为:“而铭之于心,刻之于骨。”这句话强调了铭记和刻骨的重要性,意味着一种经历或情感是如此深刻,以至于会留在人的内心和身体里。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演变,形成了如今的广泛用法。
使用场景
“刻骨铭心”可以在多种场景下使用:
- 文学作品:常用于描写人物的爱情、痛苦或感激之情。例如:“他对母亲的牺牲刻骨铭心,时常在心中默念着她的教诲。”
- 日常对话:在与朋友或家人交流时,可以用来表达对某种经历的深刻感受。例如:“那次旅行让我刻骨铭心,真是不容忘记的美好时光。”
- 演讲:在演讲中,演讲者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强调某种情感的深刻性,以引起听众的共鸣。
示例句子
- 这段感情让我刻骨铭心,我永远不会忘记她的微笑。
- 他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勇气,令我刻骨铭心,激励我不断前行。
- 那位老师的教导让我刻骨铭心,成为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 回忆起那次失去,心中依然是刻骨铭心的痛楚。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铭心刻骨:与“刻骨铭心”意义相近,强调刻在心中的深刻印象。
- 难以忘怀:意指某种经历或情感深刻到无法忘记。
-
反义成语:
- 若无其事:形容对某件事情毫不在意,与“刻骨铭心”的深刻对比。
- 轻描淡写:意指对事情的处理过于轻松,不够重视,反映出与“刻骨铭心”相反的态度。
文化与社会背景
“刻骨铭心”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尤为重要,因为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情感的重视。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深刻的情感体验被视为人生的宝贵财富。在现代社会,尽管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依然对“刻骨铭心”的经历有着强烈的共鸣,体现在对感情的珍视和对重要时刻的铭记。
情感与联想
“刻骨铭心”这一成语带给我一种深情而又沉重的情感,联想到人生中那些难以忘怀的瞬间,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这种深刻的感受常常让我反思人际关系的价值,以及对生命中重要时刻的珍惜。
个人应用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与朋友的争吵让我对友谊的价值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经过冷静思考,我意识到沟通和包容的重要性,最终我们和好如初。这段经历让我更加珍惜与朋友的关系,也时常提醒我在冲突中保持冷静。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运用“刻骨铭心”:
秋风吹落红叶飘,
往事如烟难忘掉。
那时笑声犹在耳,
刻骨铭心入心潮。
这种运用不仅展现了成语的表现力,也传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etched in memory”或“deeply ingrained”来表达类似的含义。这些表达也强调了深刻的记忆和情感,但在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上可能存在细微差别。例如,英语中往往更注重个人经历的叙述,而中文则更强调集体情感的共鸣。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刻骨铭心”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情感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日常交流中更加注重情感的传达和表达。它提醒我珍惜生活中的每一次经历,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构成生命的重要部分。
来源: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来源:-- 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
引证:
《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驰入汉军,汉军皆披靡,遂斩汉将。此其所以刻骨铭心也。”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宝玉听了,如刻骨铭心,再也不能忘记。”
例句: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誓图死保。
刻骨铭心成语接龙
刻骨铭心字义分解
骨
1.(会意。从冎(guǎ),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同本义。
3.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4.人的品质、气概。
5.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6.比喻瘦劲的书体。
1.尚未开放的花朵。
2.表示声、形、动作。
铭
1.(形声。从金,名声。从金,与钟鼎器物有关。本义:在器物上雕刻文字)。
2.同本义。
3.牢记不忘。
4.为着确立持久的或公开的记载而刻写或题写的文辞(古多刻于钟鼎,秦汉以后有的刻在石碑上)。
心
1.(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同本义。
3.内心。
4.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5.思想。
6.中心,中央。
刻
1.(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2.同本义。
3.又。
4.泛指在各种材料上的雕刻。
5.绘画;修饰。
6.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