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崩心的意思
基本定义
“刻骨铭心”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刻在骨头上,铭记在心里”。它用来形容对某种经历或情感深刻的记忆,通常指痛苦或重大的**,意味着这种感受难以忘怀。
成语来源
“刻骨铭心”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原文为“刻骨铭心,岂云无情”,意思是说经历过痛苦的人,往往对这些经历铭记于心。这个成语强调了痛苦的深刻和持久,表明了人在面对重大**时的情感反应。
使用场景
“刻骨铭心”常用于描述强烈的情感体验,如失去亲人、经历重大挫折或特别感人的**。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表现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冲突和成长。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会用它来形容某些重要的记忆和经历。
示例句子
- 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让我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珍惜身边的人。
- 她对父亲的离世感到刻骨铭心,时常在梦中想起他。
- 这场比赛的失败让我刻骨铭心,成为我努力训练的动力。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铭心刻骨(强调深刻的记忆)、烙印心底(形容经历深刻,无法忘记)。
- 反义成语:轻描淡写(形容对某事不重视、没有深刻印象)、随风而逝(形容迅速被遗忘)。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感情和经历被视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刻骨铭心的经历往往与个人成长和道德价值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虽然有些经历可能被快速遗忘,但“刻骨铭心”依然能够激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反省。
情感与联想
“刻骨铭心”让人联想到深情的回忆和难以释怀的痛楚。它表达了对过往经历的沉重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常常引发共鸣和思考。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失去至亲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刻骨铭心”的含义。尽管时间过去很久,但我依然能清晰地记得那一天的情景和感受,这种痛苦让我学会了珍惜身边的人。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落叶纷飞,阳光透过树枝洒在小路上,仿佛在诉说着那些刻骨铭心的往事。每一片落叶都像是时间的印记,承载着无数的回忆与情感。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etched in memory”,意为“铭刻在记忆中”。虽然两者都强调深刻的记忆,但在文化表达和情感深度上可能存在细微差别。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刻骨铭心”的学,我意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对人类情感深度的探讨。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情感。
来源:朕所以刻骨崩心,饮胆尝血,瞻天视地,无处自容。
来源:-- 《北史·隋越王侗传》
引证:
《晋书·王敦传》:“敦刻骨铭心,不忘司马氏之仇。”
《后汉书·袁绍传》:“绍刻骨铭心,不忘曹操之怨。”
《汉书·王莽传下》:“莽刻骨铭心,不忘汉室。”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刻骨铭心,不忘沛公之仇。”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臣闻之,刻骨铭心,不忘也。”
刻骨崩心成语接龙
刻骨崩心字义分解
骨
1.(会意。从冎(guǎ),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同本义。
3.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4.人的品质、气概。
5.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6.比喻瘦劲的书体。
1.尚未开放的花朵。
2.表示声、形、动作。
心
1.(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同本义。
3.内心。
4.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5.思想。
6.中心,中央。
崩
1.(形声。从山,朋声。本义:山倒塌)。
2.同本义。
3.崩裂;倒塌。
4.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5.崩溃;垮台;败坏。
6.破裂,迸裂。
刻
1.(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2.同本义。
3.又。
4.泛指在各种材料上的雕刻。
5.绘画;修饰。
6.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