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鹄不成尚类鹜的意思
刻:刻画;鹄:天鹅;鹜:鸭子。刻画天鹅不像倒像鸭子。比喻模仿失败,劝诫人不要好高骛远。
来源: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来源:--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引证:
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初白好议论,而专用白描,则宜短节促调,以遒紧见工。乃古诗动千百言,但觉其才大,‘刻鹄不成尚类鹜’也。”
明·李贽《书答·与友人论文》:“‘刻鹄不成尚类鹜’,言虽不中,亦可为近之矣。”
宋·苏轼《和子由论书》:“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好之每自讥,不谓世皆左。必如学书尽,公岂护我短。刻鹄未成者,谁能贵骐骥。”
唐·刘知几《史通·模拟》:“盖模拟之体,厥途有二:一曰貌同而心异,二曰貌异而心同。……貌异而心同者,模拟之上也。如陆机《辨亡》、效《过秦》而不及,然亦其美矣。故君子曰:‘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此之谓也。”
《后汉书·马援传》:“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刻鹄不成尚类鹜成语接龙
刻鹄不成尚类鹜字义分解
鹜
1. (形声。从鸟,敄(wù)声。本义:野鸭)。
2. 同本义。
3. 家鸭。
4. 游水。
鹄
1. 目标,目的。
1. 鸟名。鹤科各种禽类的泛称。
1. (形声。从鸟,告声。本义:鸟名。指鸿鹄,又名“黄鹄”,俗称天鹅)。
2. 同本义。
3. 古地名。在今山西省闻喜县附近。
4. 治理象牙。
5. 大。
类
1. (形声。从犬,頪(lèi)声。从“犬”,因犬种类最相似。本义:种类)。
2. 同本义。
3. 又。
4. 族类。
5. 事例;条例。
6. 缺点,毛病。
成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2. 同本义。
3. 变成;成为。
4. 形成。
5. 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长成。
6. 树立。
尚
1. (会意。从八,向声。本义:尚且)。
2. 同本义。
3. 又。
4. 还;仍然。
5. 希望 表示命令或希望。
6. 差不多。
刻
1.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2. 同本义。
3. 又。
4. 泛指在各种材料上的雕刻。
5. 绘画;修饰。
6. 限定。
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