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鸡口,毋为朋的意思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朋”。
来源:宁为鸡口,毋为朋,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
来源:-- 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
引证:
《宋史·岳飞传》:“飞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臣愿效死疆场,以报国恩。’”
《晋书·皇甫谧传》:“谧上疏曰:‘臣闻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臣虽不才,愿效其忠。’”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左右皆笑之。超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史记·苏秦列传》:“臣闻鄙谚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异于牛后乎?”
《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宁为鸡口,毋为朋成语接龙
宁为鸡口,毋为朋字义分解
鸡
1. (形声。从鸟,奚声。本义:家禽名。雄鸡可以报晓) 鸟纲雉科家禽,品种很多,喙短锐,有冠与肉髯,翅膀短,尤指普通家鸡(Gallus gallus)。
毋
1. (形声。“母”省声。毋、母古本为一字,后分化禁止之词,乃加一画以别之。本义:表示禁止的词。相当于莫、勿、不要)。
2. 同本义。
3. 无。
4. 相当于“没有谁”或“没有人”。
5. 用于句首。
6. 姓。
朋
1. (象形。本义:古代货币单位。相传五贝为一朋。或说五贝为一系,两系为一朋)。
2. 古代货币单位。五贝为一朋。一说两贝为一朋,也有说十贝为一朋的。
3. 同学。
4. 朋友。
5. 队;班。
6. 勾结。
宁
1. (本作“寍”。从宀(mián),从心,从皿。表示住在屋里有饭吃就安心了。后世假“寧”为“寍”,“寧”行而“寍”废。今用“宁”字作“寧”简化字。“宁”本读zhù,是“贮”的本字。本义:安宁,平安)。
2. 同本义。
3. 平静;宁静。
4. 已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也泛指省亲。
5. 守父母之丧。
6. 返回,回。
1. 宁可;宁愿。
2. 岂;难道。
3. 又。
4. 姓。
1. 贮藏;积聚。本作“宁”
2. 久立。后作“佇、竚”,简化为“伫”。
3. 古代宫殿的门与屏之间。
口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3. 出入通过的地方。
4. 又。
5. 又。
6. 口才。
为
1.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 制作;创作。
4. 治理。
5. 变成,成为。
6. 是。
1.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3. 言说;告诉。
4. 因为,由于。
5. 替,给。
6. 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