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鸡口,勿为牛后的意思
宁:宁愿;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来源:生员虽贫士也,语云,‘宁为鸡口,勿为牛后。’岂有圣门弟子,贪纨袴之膏粱,而乱朝廷之名教者乎!
来源:--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二回
引证:
《宋史·岳飞传》:“飞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臣愿效死疆场,以报国恩。’”
《晋书·皇甫谧传》:“谧上疏曰:‘臣闻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臣虽不才,窃慕古人之节。’”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史记·苏秦列传》:“臣闻鄙谚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异于牛后乎?”
《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宁为鸡口,勿为牛后成语接龙
宁为鸡口,勿为牛后字义分解
鸡
1. (形声。从鸟,奚声。本义:家禽名。雄鸡可以报晓) 鸟纲雉科家禽,品种很多,喙短锐,有冠与肉髯,翅膀短,尤指普通家鸡(Gallus gallus)。
牛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2.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3. 星名。牛宿的省称。
4. 比喻性格执拗或倔犟 。如:牛心左性(头脑顽固,性情偏执);牛劲。也喻其温顺、迟钝、笨拙、力气大。如:笨牛;大牛。
5. 姓。
宁
1. (本作“寍”。从宀(mián),从心,从皿。表示住在屋里有饭吃就安心了。后世假“寧”为“寍”,“寧”行而“寍”废。今用“宁”字作“寧”简化字。“宁”本读zhù,是“贮”的本字。本义:安宁,平安)。
2. 同本义。
3. 平静;宁静。
4. 已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也泛指省亲。
5. 守父母之丧。
6. 返回,回。
1. 宁可;宁愿。
2. 岂;难道。
3. 又。
4. 姓。
1. 贮藏;积聚。本作“宁”
2. 久立。后作“佇、竚”,简化为“伫”。
3. 古代宫殿的门与屏之间。
后
1.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2. 同本义。
3. 帝王的妻子。
4. 古代指列国诸侯。
5. 古代对长官、郡守或将领的尊称。
6. 指后土。对大地的尊称。
口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3. 出入通过的地方。
4. 又。
5. 又。
6. 口才。
勿
1. (象形。据甲骨文,像一树旗。右边是柄,左边是飘带。本义:州里所建旗帜) 古代大夫、士所建旗帜,半赤半白,用来麾集人众。
2. 不。
3. 不要,别。
4. 无,没有。与“有”相对 没得到;落空)。
为
1.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 制作;创作。
4. 治理。
5. 变成,成为。
6. 是。
1.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3. 言说;告诉。
4. 因为,由于。
5. 替,给。
6. 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