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ìngxìnyǒu,bùxìn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拼音 nìng xìn yǒu xìn

繁体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事前"

近义词 宁可信其有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意思

宁愿相信它有,不可相信它没有。指做事要有充分的准备。

来源:那先生都叫他做贾半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孩子去意已决。

来源:-- 元·无名氏《盆儿鬼》楔子

引证

《明史·海瑞传》:“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宋史·岳飞传》:“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资治通鉴·汉纪·高帝六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史记·项羽本纪》:“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例句高家的太太们不一定相信,也不一定不相信,但是他们‘~’。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yǒu,yòu), 月部,共6画

1.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 同本义。

3. 存在。

4. 取得,获得,占有。

5. 相当于“或”。或许。

6. 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1.

读音(wú), 一部,共4画

1. “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 没有,跟“有”相对。

5.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 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读音(níng,nìng), 宀部,共5画

1. (本作“寍”。从宀(mián),从心,从皿。表示住在屋里有饭吃就安心了。后世假“寧”为“寍”,“寧”行而“寍”废。今用“宁”字作“寧”简化字。“宁”本读zhù,是“贮”的本字。本义:安宁,平安)。

2. 同本义。

3. 平静;宁静。

4. 已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也泛指省亲。

5. 守父母之丧。

6. 返回,回。

1. 宁可;宁愿。

2. 岂;难道。

3. 又。

4. 姓。

1. 贮藏;积聚。本作“宁”

2. 久立。后作“佇、竚”,简化为“伫”。

3. 古代宫殿的门与屏之间。

读音(kě,kè), 口部,共5画

1. (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①本义:唱 ②引申义:许可)。

2. 许可;同意;准许。

3. 能够;可以。

4. 值得,堪。

5. 相称;适合。

6. 应当,应该。

读音(qí,jī), 八部,共8画

1. 周年。

1. 期限。

2.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3. 彼、他。

4. 它。

5. 他的。

6. 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

读音(xìn,shēn), 亻部,共9画

1.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2. 同本义。

3. 真实,不虚伪。

4. 相信;信任。

5. 守信用。

6. 住宿两夜。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什么意思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下一句是什么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出自哪里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是什么心理

俗话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叭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怎么反驳别人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反驳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下一句怎么接?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下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