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则改之,无则嘉勉的意思
指凡有缺点错误被人指出应该改过,没缺点、错误就用以勉励自己。
引证:
《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指君子广泛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就能明白道理并且行为无过失。
《礼记·中庸》:“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意指君子的道德虽然不张扬,但会日渐显明;小人的行为虽然明显,但会日渐消亡。
《孟子·离娄上》:“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指君子有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明显,改正后人们会更加尊敬。
《左传·宣公十五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指君子有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明显,改正后人们会更加尊敬。
《论语·学而》:“过则勿惮改。”意指有过错就要勇于改正。
例句:对于别人的意见,我们应该~。
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成语接龙
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字义分解
有
1.(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同本义。
3.存在。
4.取得,获得,占有。
5.相当于“或”。或许。
6.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1.
无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改
1.(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2.同本义。
3.改正;纠正。
4.重新;再。
5.另行;改任。
6.姓。
嘉
1.(形声。从壴(zhù),加声。本义:善,美)。
2.同本义。
3.幸福;吉祥。
4.乐;欢娱。
5.赞美,称道、颂扬事物的美好。
6.之一。(指饮食、婚冠、宾射、飨宴、贺庆等礼)。
勉
则
1.(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2.同本义。
3.等级(由则的划分等级引申而来)。
4.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 。王莽时以土方五十里为一则,为子男封邑。
5.标准权衡器。
6.划分等级。
之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