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ǒugǎizhī,wújiāmiǎn

有则改之,无则嘉勉

拼音 yǒu gǎi zhī jiā miǎn

繁体 有則改之,無則嘉勉

有则改之,无则嘉勉的意思

指凡有缺点错误被人指出应该改过,没缺点、错误就用以勉励自己。

引证

《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指君子广泛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就能明白道理并且行为无过失。

《礼记·中庸》:“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意指君子的道德虽然不张扬,但会日渐显明;小人的行为虽然明显,但会日渐消亡。

《孟子·离娄上》:“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指君子有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明显,改正后人们会更加尊敬。

《左传·宣公十五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指君子有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明显,改正后人们会更加尊敬。

《论语·学而》:“过则勿惮改。”意指有过错就要勇于改正。

例句对于别人的意见,我们应该~。

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yǒu,yòu), 月部,共6画

1.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 同本义。

3. 存在。

4. 取得,获得,占有。

5. 相当于“或”。或许。

6. 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1.

读音(wú), 一部,共4画

1. “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 没有,跟“有”相对。

5.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 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读音(gǎi), 己部,共7画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2. 同本义。

3. 改正;纠正。

4. 重新;再。

5. 另行;改任。

6. 姓。

读音(jiā), 口部,共14画

1. (形声。从壴(zhù),加声。本义:善,美)。

2. 同本义。

3. 幸福;吉祥。

4. 乐;欢娱。

5. 赞美,称道、颂扬事物的美好。

6. 之一。(指饮食、婚冠、宾射、飨宴、贺庆等礼)。

读音(miǎn), 力部,共9画

1. (形声。从力,免声。本义:力所不及而强作)。

2. 同本义。

3. 尽力,用尽所有力量。

4. 勉励,鼓励。

5. 除去,脱掉。

读音(zé), 刂部,共6画

1.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2. 同本义。

3. 等级(由则的划分等级引申而来)。

4. 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 。王莽时以土方五十里为一则,为子男封邑。

5. 标准权衡器。

6. 划分等级。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 又。

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啥意思

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打三个数字

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什么意思

有则改之,无则嘉勉猜数字

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喜来彩看胆三d字谜

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打一数字

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打三个数字几

有则改之无则嘉勉

有则改之无则嘉勉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