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冠求去的意思
挂冠求去
基本定义
“挂冠求去”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把帽子挂起来,表示要离开。它的基本含义是辞去官职或离开一个职位,通常带有一种不满或不屑的情感,体现出对官场或某种环境的不适应或厌倦。
成语来源
“挂冠求去”源于**古代的典故,最著名的故事出自《史记》。汉朝初期,名将韩信在遇到政治斗争时,选择辞去自己的官职,留下了“挂冠”的故事。这个成语由此演变而来,成为表达辞官或退隐的常用语。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历史文学作品中,描绘古代士人的情怀与选择;也可在现代语境中用于描述对某种职位或环境的不满。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用“挂冠求去”来形容辞职或离开某个团体、组织的情形。
示例句子
- 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决意挂冠求去,回归田园生活。
- 在经历了数次职场斗争后,她终于选择挂冠求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 随着公司的改革,他感到自己无法再适应,最终选择挂冠求去。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辞官归隐:表示辞去官职,隐居于外,追求一种安逸的生活。
- 退隐山林:指离开官场,回归自然。
- 反义成语:
- 不离不弃:表示始终坚持,不愿意离开。
- 留任不去:表示继续留在某个职位上,不选择离开。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士人有着追求理想与道德的责任感,但也面临复杂的官场环境。“挂冠求去”体现了古代士人的理想和对现实的不满。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许多人会选择辞职或转行以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情感与联想
“挂冠求去”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同时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这种情感能够引起人们对自我价值与生活选择的思考。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曾因工作压力和职场关系而感到极度疲惫,最终选择了辞职。那一刻,我的内心涌起了“挂冠求去”的冲动,渴望摆脱束缚,重新开始。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写道: “她站在熙熙攘攘的城市边缘,心中浮现出曾经的梦想。终于,她决定挂冠求去,追寻那条被遗忘的乡间小路,重拾失去的宁静与自我。”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resign”或“quit”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通常没有“挂冠求去”所带有的文化深度与情感色彩。在一些西方文化中,辞职往往是一种常见的职场选择,而在**文化中,辞职可能伴随更多的内心挣扎与思考。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挂冠求去”的学*,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在面对压力时追求自我价值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促使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内心的真实需求。
来源: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工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来源:-- 《后汉书·逢萌传》
引证:
《清史稿·儒林传三·顾炎武》:“炎武六谒孝陵,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谓“秦人慕经学,重处士,持清议,实他邦所少;而华阴绾毂关河之口,虽足不出户,而能见天下之人,闻天下之事。一旦有警,入山守险,不过十里之遥;若志在四方,则一出关门,亦有建瓴之便”。乃定居焉。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过边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对勘;或平原大野,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
《明史·文苑传三·王世贞》:“世贞始与李攀龙狎主文盟,攀龙殁,独操柄二十年。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片言褒赏,声价骤起。其持论,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而藻饰太甚。晚年,攻者渐起,世贞顾渐造平淡。病亟时,刘凤往视,见其手苏子瞻集,讽玩不置也。”
《宋史·文苑传七·吴淑》:“淑性纯静好古,词学典雅,初献《事类赋》三十卷,考功员外郎丘旭称之,召试学士院,授大理评事,预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后以疾挂冠,卒。”
《晋书·隐逸传·陶潜》:“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故事:西汉末年,王莽的儿子王宇担心王莽树敌太多而进行血谏,被王莽大义灭亲而杀掉,逢萌看出了王莽的用意,认为这样的君王不值得忠贞,于是摘下头上的乌纱帽挂在都城东门外,悄悄地离开京城,携家逃到辽东,后来不久,王莽自杀新朝灭亡
挂冠求去成语接龙
挂冠求去字义分解
求
1.(《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裘”的古字。皮衣。
3.请求;干请;乞助。
4.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5.索取。
6.探索。
挂
1.(形声。从手,圭(guī)声。本义:区别,区分)。
2.同本义。
3.悬挂;下垂。
4.钩住;拴住。
5.悬挂。
去
1.(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qū)。本义:离开)。
2.同本义。
3.除去;去掉。
4.相距,远离。
5.前往,到别处,跟“来”相反。
6.失掉; 失去。
冠
1.(会意。从“冖”(mì),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2.同本义。
3.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1.戴;戴帽子。
2.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3.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