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则的意思
基本定义
“以身作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自己的身体来作为榜样”。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通过自身的行为和示范来影响他人,强调榜样的力量和领导者的责任。
成语来源
“以身作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特别是《论语》中提到的“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强调通过个人的道德行为来教育和影响他人。成语的具体使用可以在《史记》中找到,强调领导者和道德模范应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引导他人。
使用场景
在不同的语境中,“以身作则”可以用于:
- 文学作品:描述一个领导者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激励团队。
- 日常对话:在讨论道德或行为标准时,提到某人的好榜样。
- 演讲:领导者在演讲中提到,自己会通过行动来引导团队或社会。
示例句子
- 作为一名教师,他总是以身作则,鼓励学生努力学*。
- 公司要求管理层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 在家庭中,父母以身作则,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以德服人”:强调以道德行为来感化他人。
- “身教胜于言教”:强调行动比言语更有说服力。
-
反义成语:
- “口是心非”:指言论与内心真实想法不一致,强调表里不一。
- “言行不一”:指说和做不一致,强调缺乏榜样作用。
文化与社会背景
“以身作则”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中,强调“君子”应具备道德修养并通过自身行为影响他人。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领导力、教育和家庭中,反映出个人责任和榜样作用的重要性。
情感与联想
“以身作则”让我联想到责任感和榜样的力量。它提醒我在日常生活中要谨言慎行,自己的行为不仅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周围的人。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担任学生会的干部,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同学们的影响。因此,我努力做到以身作则,参与各类活动,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以身作则,心中有期。
不求功名,唯愿传承,
风范如竹,岁月悠悠。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lead by example”,它同样强调通过个人的行为来影响他人。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不同,但对于榜样作用的重视是共通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以身作则”的学,我认识到榜样的力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它不仅在语言学中帮助我理解道德和责任,也提醒我要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努力成为他人的榜样。
来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来源:-- 《论语·子路》
引证:
《宋史·岳飞传》:“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益敬服。”
《后汉书·杨震传》:“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故事:齐国相国晏婴历仕三朝,德高望重,他对自己要求甚严,处处以身作则,倡行廉洁,吃糙米饭,穿粗布衣,坐简易车,住低矮民房。齐景公过意不去,就要送他新车新衣,他坚决不受。齐景公要给他盖新房,他还是坚持不接受
例句:这其间不顾一切阻碍~做一个开路先锋的便是许倩如。
以身作则成语接龙
以身作则字义分解
身
1.(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同本义。
3.物件的主体部分。
4.自己,自身。
5.生命,性命。
6.地位或身分。
则
1.(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2.同本义。
3.等级(由则的划分等级引申而来)。
4.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 。王莽时以土方五十里为一则,为子男封邑。
5.标准权衡器。
6.划分等级。
作
1.作坊,手工业工场。
1.(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2.同本义。
3.起来;开始工作。
4.产生,兴起。
5.做;创制;制作;从事某种活动。
6.写作,创作。
以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3.使,令。
4.凭借;仗恃。
5.认为,以为。
6.做,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