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予有节的意思
基本定义
“取予有节”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取和予都有节制”。其基本含义是指在获取和给予上要有一定的原则和分寸,强调做事应有节制,不可过于放纵或苛刻,体现了一种中庸的思想。
成语来源
该成语的具体来源不详,但其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儒家文化,特别是在《论语》中对于节制和中庸的强调。儒家提倡的“中庸之道”强调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行为举止时应保持一定的分寸与原则,避免极端行为。
使用场景
“取予有节”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用来指代个人的行为、商业交易、家庭关系等。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述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劝诫他人要保持节制;在演讲中,可能作为道德教育的一个要点。
示例句子
- 在商业活动中,成功的商人往往懂得取予有节,既不贪心,也不吝啬。
- 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该教导他们取予有节,以便他们在生活中学会适度。
- 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取予有节的态度会使人更加受欢迎。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有度有节 - 强调行为和处事要有一定的标准和限制。
- 中庸之道 - 指在各种行为中保持适度,不偏向任何一方。
反义成语:
- 毫无节制 - 指行为或欲望没有任何限制。
- 贪得无厌 - 形容贪心不足,总想获取更多。
文化与社会背景
“取予有节”在**传统文化中反映了儒家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强调了在物质丰富的今天,节制和原则在个人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情感与联想
该成语常让我联想到一种平和与理智的生活态度。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目标时,需关注他人的感受与需求,保持一种良好的平衡。
个人应用
在我个人生活中,曾经面临过一次朋友借钱的请求。虽然我很想帮助他,但也意识到需要保持“取予有节”的原则,最终选择了适当的金额帮助他,并与他讨论了还款的计划。这让我感到既能帮助朋友,又不至于影响自己。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小故事中,我可以这样写:
在一片繁华的市集上,年轻的商人李明总是以“取予有节”为原则,他从不随意抬高价格,也不吝啬优惠,顾客们都愿意光顾他的店铺。李明的成功不仅在于生意的繁荣,更在于他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尊重。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moderation”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适度和节制的重要性。在西方文化中,尤其是古希腊哲学中,对中庸的强调也同样存在,如亚里士多德的“中庸”理论。
反思与总结
“取予有节”让我意识到在任何关系和行为中,保持适度和节制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不仅要关注自我的需求,也要考虑他人的感受,促进和谐的交流与互动。
来源:取予有节,出入有时。
来源:-- 《淮南子·本经训》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武帝元狩四年》:“取予有节,用之有度,国富民安。”
《后汉书·杨震传》:“取予有节,不以私欲害公。”
《汉书·食货志上》:“取予有节,以时出入。”
《史记·平准书》:“取予有节,不以私利害公。”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取予有节,用之有度。”
取予有节成语接龙
取予有节字义分解
节
有
1.(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同本义。
3.存在。
4.取得,获得,占有。
5.相当于“或”。或许。
6.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1.
取
1.(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2.同本义。
3.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4.拿。
5.娶妻。
6.选取;选拔。
予
1.“予”假借为“余”,我。
1.(指事。象两手相与之形。本义:授予;给予)。
2.同本义。
3.赞许,称誉。
4.出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