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énqièruò,bùzhīguò

人怯马弱,不习之过

拼音 rén qiè ruò zhī guò

繁体 人怯馬弱,不習之過

人怯马弱,不习之过的意思

人胆怯,马懦弱,是由于没有很好训练的缘故。原指将士临阵怯敌,是由于平时缺乏锻炼。后泛指做任何事情平时都要练好基本功。

来源:盖士有未战而震慑者﹐马有未驰而疲汗者﹐非人怯马弱﹐不习之过也。

来源:-- 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二

人怯马弱,不习之过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mǎ), 马部,共3画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3.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4. 驾着马。

5. 姓。

读音(guò,guoguō), 辶部,共6画

1. (形声。从辵(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咼(guā)声。本义:走过,经过)。

2. 同本义。

3. 超出,胜过。

4. 过去(过后)。

5. 给予;递给。

6. 渡过。

1.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2. 姓,过国之后。

读音(qiè), 忄部,共8画

1. (形声。从心,去声。《说文》:本从犬。本义:胆小,畏缩)。

2. 同本义 怯,多畏也。从犬,去声。杜林说,从心或曰劫省声。——《说文》。

3. 土气。

4. 虚弱。

5. 害怕;畏惧。

6. 舍弃。

读音(ruò), 弓部,共10画

1. (会意。小篆字形,两把弯曲的弓,“彡”(shān)象毛羽之形,合起来表示柔弱。本义:气力小;势力差)。

2. 同本义。与“强”相对。

3. 纤柔;软弱。

4. 虚弱;瘦弱。

5. 年幼,年少。

6. 不足,略少。

读音(rén), 人部,共2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3.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4. 别人,他人。

5. 民,百姓。

6. 指成年人。

读音(xí), 乙部,共3画

1. (会意。从羽 。从羽,与鸟飞有关。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

2. 同本义。

3. 反覆练习,钻研。

4. 通晓,熟悉。

5. 学习。

6. 习惯;习惯于,习以为常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 又。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

人弱马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