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止于智者的意思
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来源: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来源:-- 《荀子·大略》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流言止于智者,不传也。”
《论衡·定贤》:“流言止于智者,不疑也。”
《史记·张仪列传》:“流言止于智者,不惑也。”
《战国策·齐策二》:“流言止于智者,不信也。”
《荀子·大略》:“流言止于智者,弗为也。”
例句: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4回:“~,诸兄都是高人,怎么以戏言当真?”
流言止于智者成语接龙
流言止于智者字义分解
言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 同本义。
3. 议论,谈论。
4. 记载。
5. 问。
6. 告知;告诉。
者
1. (《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2. 同本义。
3. 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4. 指代人。
5. 指代事或物。
6. 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
流
1. (会意。本义:水流动)。
2. 同本义。
3. 顺水漂流。
4. 漂没;移动不定;流浪。
5. 传布;扩散。
6. 放逐,流放,古代五刑之一。
止
1.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2. 停住,中断进程。
3. 又。
4. 阻止,不让进行。
5. 又。
6. 居住。
智
1. (会意兼形声。从日,从知,知亦声。“知”的后起字。本义:聪明,智力强) 同本义。
2. 智慧,智谋。
3. 计谋;策略。
4. 知识。
5. 智士。有智慧的人。
6. 春秋时晋国地名 ,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北。
于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 往;去。
3. 取。
4. 如;好像。
5.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6.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