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chónghán

夏虫不可语寒

拼音xiàchónghán

繁体夏蟲不可語寒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见识短浅的人"

近义词夏虫不可语冰夏虫不可言冰

夏虫不可语寒的意思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寒冷。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来源:夫井鱼不可与语大,拘于隘也;夏虫不可与语寒,笃于时也。

来源:-- 《淮南子·原道训》

引证

《韩诗外传》卷二:“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文子·上德》:“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论衡·变动》:“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淮南子·说山训》:“夏虫不可与语寒,井蛙不可与语海。”

《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例句真是~,说得再多,你也没见过

夏虫不可语寒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ǔ,yù), 讠部,共9画

1.(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2.同本义。

3.交谈,说话。

4.又。

5.鸟兽虫类鸣叫。

6.说的话。

1.告诉,使知道。

读音(chóng), 虫部,共6画

1.(会意。汉字部首之一,从“虫”的字多与昆虫、蛇等有关。按:“虫”甲骨文字形象蛇形,本读huǐ,即虺,是一种毒蛇。后为“蟲”的简体。本义:昆虫的通称)。

2.同本义。

3.古代泛指所有的动物。

1.“虺”的本字。毒蛇名。

读音(hán), 宀部,共12画

1.(会意。金文外面是“宀”(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2.同本义。

3.卑微;低微。

4.声音凄凉。

5.凋零;枯萎。

6.恐惧;战栗。

读音(xià), 夂部,共10画

1.(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2.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3.泛指中国。

4.朝代名。

5.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

6.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 东晋末,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建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 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都乐寿(今河北献县) 北宋仁宗时,赵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史称西夏,都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 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都重庆。

读音(kě,kè), 口部,共5画

1.(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①本义:唱 ②引申义:许可)。

2.许可;同意;准许。

3.能够;可以。

4.值得,堪。

5.相称;适合。

6.应当,应该。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夏虫不可语寒是啥意思

夏虫不可语寒冰

夏虫不可语寒打一数字

“夏虫不可语冰”

夏虫不可语冰上一句

夏虫不可语于冰原文

夏虫不可语冰整句

夏虫不可语冰全诗

夏虫不可语冰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