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àizhī

立于不败之地

拼音 bài zhī

繁体 立於不敗之地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组织或个人"

近义词 百战百胜

反义词 屡战屡败

立于不败之地的意思

立于:处在。使自己处在不会失败的地位。

来源: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来源:-- 《孙子·军形》

引证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善。’乃阴使人立于不败之地。”

《汉书·韩信传》:“信曰:‘善。’乃阴使人立于不败之地。”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善。’乃阴使人立于不败之地。”

《战国策·齐策一》:“田忌曰:‘善。’乃阴使人立于不败之地。”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遂立于不败之地。”

例句毛主席的正确的路线,和高度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艺术,是使我军~的唯一保证。

立于不败之地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bài), 贝部,共8画

1. (会意。从贝,从攴。攴(pū),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汉字部首之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的写法。从“攴”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败,甲骨文左边是“鼎”字(小篆简作“贝”),右边是“攴”,表示以手持棍击鼎。本义:毁坏,搞坏)。

2. 同本义。

3. 又。

4. 损害;损伤。

5. 失败;战败。

6. 打败。使…战败。

读音(lì), 立部,共5画

1.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2. 同本义。

3. 耸立;树立;建立;竖起。

4. 设置;设立。

5. 确定;决定。

6. 存在;生存。

读音(dì,de), 土部,共6画

1.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3. 地面;陆地。

4. 土地;田地。

5. 领土,属地;地区 。

6. 地方;场所。

读音(yú), 二部,共3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 往;去。

3. 取。

4. 如;好像。

5.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6.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 又。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

立于不败之地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

立于不败之地的意思是

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立于不败之地换个说法

立于不败之地的前一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怎么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什么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