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本宣科的意思
基本定义
“照本宣科”这个成语由“照本”和“宣科”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按照书本上的内容宣讲,指的是人们在表达或讲解时只是一味地照本宣读,而不进行深入的理解或思考。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一种机械的、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
成语来源
“照本宣科”出自《清史稿·卷八十七·李鸿章传》。李鸿章在一次讲演中提到:“我并不想照本宣科,因我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这段话体现了人们在表达时应该有自己的理解,而不仅仅是机械地照搬书本上的内容。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戏剧中,描绘角色在演讲或授课时,未能深入分析,只是照本宣科,常用以反映角色的无知或缺乏思考。
-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的讨论中,可能有人会说:“你这样只是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想法。”
- 演讲:在公共演讲中,演讲者会提到:“我们不能仅仅照本宣科,而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示例句子
- 老师批评学生在报告中只是照本宣科,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
- 在这次会议上,某些发言者只是照本宣科,让人感到乏味。
- 如果继续照本宣科地做事,我们将无法创新和进步。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按图索骥:比喻依照书本或固定的标准寻找事物,强调方法单一。
- 死记硬背:指只记住表面内容而没有理解其内涵。
反义成语:
- 融会贯通:形容对知识的理解透彻,能够灵活运用。
- 举一反三:从一个例子推导出其他相关的例子,强调思维的灵活性。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的爆炸,许多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倾向于快速获取信息,有时会导致照本宣科的情况。这一成语提醒我们在处理信息时,应该进行批判性思考,而不仅仅是表面的记忆和复述。
情感与联想
“照本宣科”让我联想到在课堂上听到的那些没有激情的讲解,常常让我感到无聊和困惑。这种机械的表达方式不仅让人失去兴趣,也使知识变得枯燥无味。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曾经有老师在讲解时只是照本宣科,导致我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不深刻。后来,我意识到在学习时应该主动提问和思考,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
书中自有黄金屋,
照本宣科不如读。
细品其中真意趣,
方能领悟无穷路。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类似“parrot fashion”或“just reciting”这样的表达,形容一种机械的、无思考的背诵。这显示出不同文化中对这种现象的认同和警惕。
反思与总结
“照本宣科”这一成语不仅是对一种表达方式的描述,更是对思考深度的反思。我认识到在学习和交流中,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才是关键。它在语言学习中提醒我,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知识,而应寻求更深的理解和创造性应用。
来源:也不用僧人持咒,道士宣科。
来源:-- 元·关汉卿《西蜀梦》第三折
引证: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若照本宣科,则彼自不出,何暇及此?”
《清史稿·选举志二》:“考试官照本宣科,不敢稍有更易。”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中一·文正薛敬轩先生瑄》:“先生之学,以复性为主,其辨释经书,皆照本宣科,重念孝弟力田之教。”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科场·试官争席》:“是年南宫主试者,为大学士赵志皋、礼部尚书陈于陛,皆照本宣科,不敢稍有更易。”
《宋史·选举志一》:“凡试士,悉令主文亲临,照本宣科,无得移易。”
例句:说法是~,十分单纯的。
照本宣科成语接龙
照本宣科字义分解
科
1.(会意。从禾,从斗。“斗”的意思是“量”。合起来指衡量、分别谷子的等级品类。本义:品类,等级)。
2.同本义。
3.法令;刑律。
4.科举考试的科目或等第。
5.条款;段落。
6.传统戏剧角色的动作。
照
1.(形声。从火,昭声,字亦作炤。本义:明亮;光明) 同本义。
2.照射,照耀。
3.映照;反射影像。
4.照顾;照料。
5.察知;明白。
6.(zhào)。显示。
本
1.(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2.同本义。
3.本宗族。
4.事物的根基或主体。
5.母金,本钱。
6.根源,本源。
宣
1.(形声。从宀(mián),亘(xuán)声。“宀”与房屋有关。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本义:帝王的宫殿)。
2.古代帝王的大室,古宫室名。
3.帝王的诏书。
4.宣纸的简称。
5.璧玉。
6.地名。古州名。治所在今安徽省宣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