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jīn

奋矜伐德

拼音 fèn jīn

繁体 奮矜伐德

奋矜伐德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奋矜伐德”的字面意思可以拆解为“奋”(振作、振兴),“矜”(自夸、自负),“伐”(攻击、批评)和“德”(道德、品德)。整体上,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自我夸耀自己的德行或品德,甚至以此来攻击他人,表现出骄傲和自负的态度。

成语来源

“奋矜伐德”的具体历史来源并不明确,但其构成的字眼在古代文献中可以找到相关的表述,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中。儒家强调道德和品德的修养,常常警示人们要谦虚谨慎,而“奋矜伐德”则恰恰是对这种谦虚精神的反面表现,反映了古人对自负和过度自夸的批判。

使用场景

在文学作品中,“奋矜伐德”常被用来描绘一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尤其是那些喜欢自夸、不愿意承认自己缺陷的人。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人喜欢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成就或品德。在演讲时,如果要批评某种自负的行为,也可以引用这个成语以增强表达的力度。

示例句子

  1. 他总是奋矜伐德,喜欢在朋友面前谈论自己的善行,实在让人感到厌烦。
  2. 在这个团队中,奋矜伐德的人往往难以赢得大家的尊重。
  3. 领导在会议上指出,奋矜伐德只会让团队氛围变得紧张,反而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自夸自赞:强调自己所做的事情。
  •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夸张,不切实际。

反义成语

  • 谦虚谨慎:强调谦卑和对待他人的尊重。
  • 不骄不躁:形容心态平和,不自满。

细微差别:同义成语强调的是自我夸耀的行为,而反义成语则强调的是与之相反的谦逊态度。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谦虚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奋矜伐德在这种文化语境中被视为一种负面行为,反映了人们对过度自我赞美的不满。在现代社会,虽然竞争激烈,自我宣传仍是常见现象,但过于自夸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因此,奋矜伐德的成语警示依然适用。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社交场合中沉迷于自我展示的人,他们往往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导致周围人对他们的反感。我个人对这种行为持有否定态度,认为谦逊和真诚才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关键。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朋友在聚会上不断提及自己的工作成就和社会地位,虽然他希望得到大家的赞赏,但我和其他朋友却感到不适。这让我意识到,在与人交往时,适度的谦逊和真诚更能赢得人心。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奋矜伐德”的表达:

山高水远自夸人,风声雨声皆入耳。
谦者常得众心敬,奋矜伐德何所期?

这表达了谦逊的重要性,反映了对自负态度的批判。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自我夸耀的现象也时常存在,但通常更为直接和开放。例如,英语中的“to blow one's own horn”表达了类似的意思。不同文化对自夸的态度也有所不同,某些文化可能更能接受自我宣传,而另一些文化则更强调谦逊。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奋矜伐德”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谦逊在日常交际中的重要性,过于自负不仅可能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也可能妨碍人际关系的发展。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表达自我时,要注意适度与他人的感受,以便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相处。

来源: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来源:-- 《荀子·正名》

奋矜伐德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jīn,qín,guān), 矛部,共9画

1. 无妻的老人。也泛指无妻的人。

1. 自夸;自恃。

2. 怜悯;同情。

3. 注重;崇尚。

4. (形声。从矛,令声。作从今者误。(qín)本义:矛柄)。

5. 骄傲。

6. 端庄;庄重。

1. (形声。从矛,今声。本义:矛柄) 同本义。

读音(dé), 彳部,共15画

1.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2. 同本义。

3. 感激。

4. 取得,获得。

5. 道德,品行。

6. 恩惠;恩德。

读音(fèn), 大部,共8画

1. (会意。金文字形,中间是“隹”(鸟);外面象鸟振翅欲飞之势;下面是“田”,表示空旷的田野。本义:鸟类振羽展翅)。

2. 同本义。

3. 鼓起劲来,振作。

4. 震动。

5. 奋力;施展;发挥。

6. 挥动;举起;舞动。

读音(fá), 亻部,共6画

1. (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2. 同本义。

3. 砍伐。

4. 讨伐,进攻。

5. 自吹自擂,夸耀自己。

6. 败坏,损伤。

奋矜伐德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

奋矜伐德的意思

奋矜伐德拼音

奋矜伐德是贬义词吗

奋矜伐德的近义词

奋矜伐德的读音

奋矜伐德是什么意思

奋矜伐得

奋矜伐德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