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同日而语的意思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来源: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来源:-- 《战国策·赵策二》
引证:
《宋史·岳飞传》:“飞之忠勇,岂可与他人同日而语哉?”
《晋书·王导传》:“导之才略,岂可与周公同日而语乎?”
《后汉书·班超传》:“超之功业,岂可与张骞同日而语哉?”
《汉书·王莽传》:“莽之为人,岂可与高祖同日而语乎?”
《史记·项羽本纪》:“夫以项羽之勇,岂可与沛公同日而语哉?”
故事:战国时期,秦想吞并六国,洛阳人苏秦便到赵国劝说赵王联合其他五国齐心抗秦,可以打败秦国的野心,还说:“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赵王接受苏秦的建议,封他为武安君,到各国去游说共同抗秦
例句: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改革开放前相比,真是~。
不可同日而语成语接龙
不可同日而语字义分解
语
1. (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2. 同本义。
3. 交谈,说话。
4. 又。
5. 鸟兽虫类鸣叫。
6. 说的话。
1. 告诉,使知道。
而
1.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 表示并列关系。
4. 表示递进关系。
5. 表示承接关系。
6. 表示转折关系。
1.
2. 才能。
3. 能够。
日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2. 同本义。
3. 白天,白昼。
4. 时节;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
5. 一昼夜。
6. 时间,光阴。
同
1. (会意。从冃,从口。冃(mào),重复。本义:聚集)。
2. 同本义。
3. 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4. 参与;一起干某事。
5. 共,共一个。
6. 齐一;统一。
1. ——见“胡同”hútòng。
可
1. (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①本义:唱 ②引申义:许可)。
2. 许可;同意;准许。
3. 能够;可以。
4. 值得,堪。
5. 相称;适合。
6. 应当,应该。
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