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拥虚名的意思
基本定义
“徒拥虚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仅仅拥有空洞的名声”。它的基本含义指的是一个人或团体没有实际的能力、成就或价值,仅仅是靠表面的声誉来维持形象。常用于批评那些追求名声却不注重实际能力的人。
成语来源
该成语的来源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典故,但其构成的词语在古代文献中多有涉及。成语中的“徒”意为“仅仅、空有”,而“虚名”则表示没有实质内容的名声。可以推测,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人对名声与实质的关系的思考,强调了内在价值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徒拥虚名”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 文学作品:在小说中描述某个角色追求名利却不务正业时,可以用此成语来形容他。
- 日常对话:在朋友之间讨论某个公众人物时,可以用此成语来表达对其能力的质疑。
- 演讲:在讲述追求实效的重要性时,可以引用该成语来警示听众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示例句子
- 他虽然在公司里名声显赫,但实际上只是徒拥虚名,工作能力平平。
- 这位名人所做的事充其量也只是徒拥虚名,真正的贡献几乎没有。
-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很多人为了名利而拼搏,却最终只换来了徒拥虚名的结果。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名存实亡:形容名义上存在,实际上已经不存在或无效。
- 空有其名:指表面上有名声,实际上没有实际的内容或能力。
-
反义成语:
- 名副其实:指名声和实际相符,表示真实的能力和成就。
- 实至名归:指实际的成就或能力得到了应有的名声。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影响下,许多人为了获得关注而追求名声,常常忽视了内在价值的培养。成语“徒拥虚名”在这一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提醒人们要关注实际的能力与成就,而不是仅仅追求表面的光环。
情感与联想
“徒拥虚名”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失望和警惕。人们会联想到那些表面光鲜但自身空洞的人或事,反思自身是否也在追求无实质的名声。它促使我们思考名声与价值之间的关系,鼓励追求真实的能力和内涵。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遇到一位同事,他在公司里总是表现得很风光,常常在会议上发表意见,但实际上他的能力并不突出。渐渐地,大家发现他只是徒拥虚名,导致他的信誉受到影响。我从中吸取了教训,决定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而不是仅仅追求外在的认可。
创造性使用
在一次写作练习中,我尝试将“徒拥虚名”融入一首诗:
浮华背后藏虚影,
徒拥名声无实情。
求索真实心无畏,
何必他人笑我声。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all hat and no cattle”,形容一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有影响力,实际上却没有实质的成就。这种表达与“徒拥虚名”的意思相似,反映了不同文化中对名声与能力关系的共识。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徒拥虚名”的学习,我深刻理解到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追求真实的内涵与质量比单纯追求表面的光鲜更为重要。这个成语提醒我在生活和工作中,不仅要关注他人的名声,更要透视其背后的真实能力与价值。
来源:计一家不过升斗而已,徒有虚名,不救其弊。
来源:-- 《北齐书·李元忠传》
引证:
《明史·海瑞传》:“瑞虽有清名,徒拥虚名,不能行其志。”
《宋史·岳飞传》:“飞虽有功,徒拥虚名,朝廷不以实权付之。”
《资治通鉴·唐纪》:“李林甫为相,徒拥虚名,政事多出于杨国忠。”
《后汉书·袁绍传》:“绍虽有众,徒拥虚名,不能用也。”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虽霸天下,然徒拥虚名,实无尺寸之地。”
例句:兵部~,拟正名为陆军部,以练兵处、太仆寺并入,而海军部暂隶焉。
徒拥虚名成语接龙
徒拥虚名字义分解
虚
1.(“墟”的古字)(形声。小篆字。从丘,虍(hū)声。丘,山丘。本义:大土山)。
2.同本义。
3.住所;处所。
4.故城;废址;废墟;荒地。
5.乡村市集。
6.孔洞;空隙。引申为薄弱环节。
拥
1.(形声。从手,雍声。本义:抱)。
2.同本义。
3.簇拥。
4.环抱。
5.持;执持。
6.聚集。
徒
1.(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2.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3.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4.服徭役的人。
5.门徒,弟子。
6.奴仆。
名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同本义。
3.称说;说出。
4.出名,有名声。
5.以私人名义占有。
6.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