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éngshìzú,huàishìyǒu

成事不足,坏事有余

拼音 chéng shì huài shì yǒu

繁体 成事不足,壞事有餘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事情越来越糟"

近义词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成事不足,坏事有余的意思

成:成就;足:足够。指事情不但办不好,反而把事情弄坏。用于指责办事拙劣或故意不让事情办成的人。

来源:部里书办们,成事不足,坏事有余;胜之不武,不胜为笑。

来源:--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5回

引证

《宋史·岳飞传》:“岳飞,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然其忠义,天下莫不敬之。”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曰:‘刘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后汉书·袁绍传》:“绍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然其志大,非庸人所能及。”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者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例句他是一个~的人。

成事不足,坏事有余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zú), 足部,共7画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3. 支撑器物的脚。

4. 充实;完备;足够。

5. 富裕的。

6. 使满足。

读音(yǒu,yòu), 月部,共6画

1.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 同本义。

3. 存在。

4. 取得,获得,占有。

5. 相当于“或”。或许。

6. 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1.

读音(chéng), 戈部,共6画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2. 同本义。

3. 变成;成为。

4. 形成。

5. 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长成。

6. 树立。

读音(huài,pēi,pī,péi), 土部,共7画

1. (形声。从土,褱(huái)声。古代建筑物主要以土建造,故从“土”。本义:倒塌(指建筑物遭到破坏)。按:古代“坏”与“壞”是音义都不相同的两个字。“坏”,本读作pēi,是个从土、不声的形声字,指“未烧过的砖瓦、陶器”。现在“壞”简化为“坏”)。

2. 同本义。

3. 破坏;毁坏。

4. 衰亡。

5. 变质;变得不好或有害。

6. 战败。

读音(yú), 人部,共7画

1.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2. 饱足。足食得饱。

3. 剩下;剩余。

4. 剩下的,多余的。

5. 残留的;遗留的。

6. 次要的。

读音(shì), 亅部,共8画

1.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 同本义。

3. 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4. 职业。

5. 事情。

6. 事业。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

成事不足,坏事有余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

成事不足,坏事有余的成语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的性格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是骂人的吗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求下联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是谚语吗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出处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是什么短语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意思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