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意思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指语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
引证:
《史记·太史公自序》:“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文心雕龙·神思》:“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有间。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成语接龙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字义分解
言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 同本义。
3. 议论,谈论。
4. 记载。
5. 问。
6. 告知;告诉。
意
1.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2. 同本义。
3. 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4. 胸怀;内心。
5. 情意;感情。
6. 意气; 气势。
尽
1. (尽为“儘”和“盡”的简化字)。
2. 任凭,纵使。
1. (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2. 竭;完;没有了。
3. 达到极限。
4. 死。
5. 努力完成。
6. 追问。
书
1.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 同本义。
3. 画。
4. 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5. 信件,信函。
6. 奏章;文书,文件。
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