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仁得仁的意思
基本定义:
“求仁得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追求仁义,就能得到仁义”。它主要表达的是一个人如果追求真诚、正义、善良等品质,就会获得这些品质的回报。这个成语强调了追求道德价值的积极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结果。
成语来源:
“求仁得仁”源自《论语·宪问》,其中孔子提到:“君子求仁而得仁,小人求利而得利。”这句话揭示了求仁与求利之间的区别,强调追求仁德的重要性和价值。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认为仁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使用场景:
“求仁得仁”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 文学作品:在古典文学中,常用于描绘人物的道德追求和内心挣扎。
- 日常对话:当讨论某人做出的道德选择或行为时,可以用来强调其追求的价值。
- 演讲:在强调社会道德或个人价值观时,可以引入这个成语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
示例句子:
- 他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帮助他人,真是“求仁得仁”,如今他也收获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 在这个物质至上的社会中,许多人只关注利益,而忘记了“求仁得仁”的道理。
- 经过多年的努力,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证明了“求仁得仁”的真谛。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得其所者:得到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与“求仁得仁”在追求目标上有相似性。
- 事半功倍:强调通过正确的努力获得更大回报,虽然侧重点不同,但也包含了追求正义和道德的意义。
-
反义成语:
- 得陇望蜀:意指贪心不足,追求更多,与“求仁得仁”强调的道德追求相反。
- 心术不正:形容心思不纯,与追求仁义的态度截然相反。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仁义被视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物质利益常常被重视,但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道德价值的意义,“求仁得仁”在这种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面对道德困境时。
情感与联想:
“求仁得仁”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激励人们追求道德和善良。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为了理想而不懈努力的人,提醒我在生活中应坚持自己的价值观。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曾遇到过一个同事,他总是尽力帮助他人,最终得到了大家的信任与支持。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求仁得仁”的意义,也激励我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他人的需求。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短诗中:
春风化雨润心田,
求仁得仁满人间。
种下善果终有报,
岁月静好共此间。
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追求仁义的美好结果。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you reap what you sow”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付出与收获之间的关系。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都强调了道德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求仁得仁”的学,我更加理解了道德追求的重要性,并意识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注重内涵和价值是十分必要的。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为我提供了思考人生和道德的视角。
来源: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来源:-- 《论语·述而》
引证:
《晋书·王祥传》:“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后汉书·杨震传》:“求仁得仁,又何怨也?”
《史记·伯夷列传》:“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左传·宣公十五年》:“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例句:君所谓~,亦复何怨:老夫耄矣,不能驱役鬼神,预人家儿女事。
求仁得仁成语接龙
求仁得仁字义分解
求
1.(《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裘”的古字。皮衣。
3.请求;干请;乞助。
4.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5.索取。
6.探索。
得
1.(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3.找到。
4.得知。
5.捕获。
6.成功;完成。
1.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仁
1.(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2.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3.有德者之称。
4.旧指有仁德的人。
5.指事物中有恩于万物生育者,古代常与五行等相配。
6.完美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