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冬历夏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无冬历夏”字面意思是“没有冬天,却经历了夏天”。其基本含义是指气候异常,没有经历正常的四季变化,通常用来形容环境的变化或不适应,也可以引申为人们的生活状态或心境的变化。
成语来源:
“无冬历夏”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通常出现在描写气候变化或自然现象的文章中。虽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可以联想到古代关于四季变化的哲学思考,尤其是与道家思想有关的自然和谐。成语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与思考。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在描写自然景象时,可以用“无冬历夏”来表达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日常对话:在讨论气候变化或极端天气**时,常用此成语来描述现象。
- 演讲:在气候变化的环境演讲中,可以借用此成语来强调气候的异常性及其对生态的影响。
示例句子:
- 由于全球变暖,许多地方已经出现“无冬历夏”的现象,冬天的寒冷越来越少。
- 在这场生态讲座上,教授提到我们的城市正经历着“无冬历夏”的气候变化,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这个地区的农民感叹,过去的四季分明,如今已经变成了“无冬历夏”,农作物的生长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四季如春:指气候温暖,四季变化不明显。
- 夏无冬:形容气候常年温暖。
-
反义成语:
- 冬寒夏暑:形容四季气候分明,冬天寒冷,夏天炎热。
- 四季分明:形容气候变化有规律,四季特点明显。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地方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成语“无冬历夏”可以引发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思考,提醒人们关注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它在社会讨论中具有重要的启发性,尤其是在气候危机日益严重的当下。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安与焦虑。它可以激发人们对自然和自身生存环境的深刻反思,也促使我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应对这些变化。
个人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聚会上提到“无冬历夏”的气候现象,讨论如何应对极端天气对农业的影响,这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大家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看法,增强了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
春风轻抚万物生,
无冬历夏岁月行。
何时再见白雪飘,
只愿自然常相依。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eternal summer”或“climate anomaly”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不同文化对于气候变化的感知与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反映各自的自然观和生活方式。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成语“无冬历夏”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也意识到在语言学中,理解成语的背景和使用场景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来源:这水呀,无冬历夏,总是一个劲儿地淌。
来源:-- 《中国民间故事选·天池水》
无冬历夏成语接龙
无冬历夏字义分解
无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夏
1.(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2.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3.泛指中国。
4.朝代名。
5.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
6.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 东晋末,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建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 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都乐寿(今河北献县) 北宋仁宗时,赵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史称西夏,都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 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都重庆。
历
1.(形声。从謪,厤(lì)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2.同本义。
3.行;游历。
4.超越;超过。
5.担任;先后担任各种官职。
6.发出;流露。
冬
1.(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2.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3.冬月,阴历十一月的俗称。
4.最后,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