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ǒuguòzhīér

有过之而无不及

拼音yǒuguòzhīér

繁体有過之而無不及

用法"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口语"

近义词有过之无不及

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意思

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

来源:予时亦以省试官待罪廷中,目睹盛事,谓景伯十年凤池,名位视其父有过之无不及者。

来源:-- 《论语·先进》:“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宋·杨万里《静庵记》

引证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李靖之用兵,有过之而无不及。”

《后汉书·班超传》:“超之才略,有过之而无不及。”

《汉书·王莽传上》:“莽之为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之贤,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有过之而无不及者,其唯子产乎?”

例句自古以来,做官越做越富,教书越教越穷。到了中华民国,更是~。

有过之而无不及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guò,guoguō), 辶部,共6画

1.(形声。从辵(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咼(guā)声。本义:走过,经过)。

2.同本义。

3.超出,胜过。

4.过去(过后)。

5.给予;递给。

6.渡过。

1.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2.姓,过国之后。

读音(ér), 而部,共6画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1.

2.才能。

3.能够。

读音(yǒu,yòu), 月部,共6画

1.(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同本义。

3.存在。

4.取得,获得,占有。

5.相当于“或”。或许。

6.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1.

读音(wú), 一部,共4画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读音(jí), 又部,共3画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2.同本义。

3.至,达到。

4.待,等到。

5.遭受。

6.比得上,能与…相比。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什么意思

有过之而无不及下一句是什么

有过之而无不及是贬义吗

有过之而无不及形容人什么意思

有过之而无不及怎么接

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近义词

有过之而无不及反义词

有过之而无不及造句

有过之而无不及怎么回复别人

有过之而不及和有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