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ébīngqiúwēn

挟冰求温

拼音xiébīngqiúwēn

繁体挾冰求溫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挟冰求温的意思

基本定义:

“挟冰求温”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夹着冰来求温暖”。它的基本含义是指用冷酷、严厉的方式来寻求温暖、安慰,形容不合理或矛盾的行为。它常用来形容在处理问题时采取极端措施,却希望得到相反的结果。

成语来源:

该成语出自《庄子·外物》,其中有云:“挟冰求温,岂能得乎?”这里强调了用冰来求温的荒谬性,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使用场景:

“挟冰求温”在不同语境下可以有多种使用方式:

  1.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散文中,可以用来形容角色的矛盾心态或不理智的行为。
  2.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的闲聊中,可以用来调侃某人采取极端措施而期望得到温暖的结果。
  3. 演讲:在公众演讲中,可以用作比喻,强调某种政策或行动的反效果。

示例句子:

  1. 他总是挟冰求温,想用严厉的批评来激励团队,结果却适得其反。
  2. 在家庭关系中,挟冰求温只会造成更多的误解和矛盾。
  3. 政策制定者不能挟冰求温,必须考虑民众的真实需求。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以冷制热:用冷的方式对待热的事物,强调处理方式的不当。
  • 欲速则不达:想要快速达到目的,反而会导致失败,传达了追求目标时的不理智。

反义成语

  • 顺势而为: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来行事,强调合理和智慧的处理方式。
  • 温故而知新:通过温旧知识来获得新理解,强调学和反思的重要性。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成语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和道德教训。“挟冰求温”反映了对人性和社会行为的深刻洞察。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职场、家庭和社会关系中,强调了以理智和温和的方式处理矛盾的重要性。

情感与联想:

“挟冰求温”让我联想到在生活中那些因心情不佳而对他人发脾气的人,最终却期待得到理解与慰藉。这种情感上的矛盾让人感到无奈,也引发了对人际关系中沟通方式的深思。

个人应用:

在我自己的经历中,曾经遇到过一位同事,他总是用严厉的态度来管理团队,结果导致团队成员的士气低落。后来,他意识到这种做法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他开始尝试更温和的管理方式,最终改善了工作氛围。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挟冰求温”的道理。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冬日寒风吹不止,
挟冰求温何所期?
若能心暖和风至,
何必冰冷自相逼。

通过这样的诗句,表达了寻求温暖的正确方式是心灵的温暖,而非外在的冷酷。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you can't catch a fish with a cold heart”,强调用冷漠的态度无法获得温暖的关系。这表明不同文化中对人际关系的理解有相似之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挟冰求温”的学,我认识到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传递情感、哲理和文化的载体。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处理问题时应当合理、温和,而非极端。

来源:信不足焉而祈物之必附,猜生于我而望彼之必怀,何异挟冰求温,抱炭希凉者哉?

来源:-- 《三国志·魏志·高柔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

挟冰求温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wēn), 氵部,共12画

1.(形声。从水,昷声。本义:水名)。

2.古水名。

3.即今贵州省遵义市东的洪江。

4.即今南盘江上游。

5.温江,岷江支流,在今四川省温江县。

6.古州名 。唐置,治所在今浙江省温州市,辖今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泰顺等县地。

读音(qiú), 水部,共7画

1.(《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裘”的古字。皮衣。

3.请求;干请;乞助。

4.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5.索取。

6.探索。

读音(xié,jiā), 扌部,共9画

1.(形声。从手,夹声。本义:用胳膊夹住)。

2.同本义。

3.挟制。

4.怀抱,怀有。

5.携带。

6.占有,拥有。

读音(bīng), 冫部,共6画

1.(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2.同本义。

3.结冰,冻结。

4.使感到极冷。

5.清白,晶莹。

6.姓。

挟冰求温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

挟冰求温是什么意思

挟冰求温,抱炭希凉

挟冰求温,抱炭希凉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