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ōngjìnlì,sǐérhòu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拼音 gōng jìn ér hòu

繁体 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恭敬谨慎"

近义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尽力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意思

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为止。

来源: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来源:--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例句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亦义也。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成语接龙

顺接
逆接
“鞠”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jū), 革部,共17画

1. (形声。从革,匊(jú)声。从“革”,表示与皮革有关。本义:古时一种用来踢打玩耍的皮球。最早是结毛而成。后来用毛充填皮囊而成,宋代以后才有充气的皮球)。

2. 同本义。

3. 抚养;生育。

4. 匐匍。

5. 爱。

6. 审讯或审查。

读音(gōng), 身部,共10画

1. (形声。从身,弓声。从“身”的字多与身体有关。本义:整个身体)。

2. 同本义。

3. 生命。

4. 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泛指手臂。

5. 自身;自己。

6. 亲身;亲自。

读音(ér), 而部,共6画

1.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 表示并列关系。

4. 表示递进关系。

5. 表示承接关系。

6. 表示转折关系。

1.

2. 才能。

3. 能够。

读音(sǐ), 歹部,共6画

1.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2. 同本义。

3. 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4. 穷,尽。

5. 拼死,拼命。

6. 死板,不灵活。

读音(yǐ), 己部,共3画

1.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2. 同本义。

3. 完成,完毕。

4. 治愈。

5. 已经 ——表示动作变化达到的程度。

6. 太 ——表示程度。

读音(jìn,jǐn), 尸部,共6画

1. (尽为“儘”和“盡”的简化字)。

2. 任凭,纵使。

1. (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2. 竭;完;没有了。

3. 达到极限。

4. 死。

5. 努力完成。

6. 追问。

读音(hòu), 口部,共6画

1.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2. 同本义。

3. 帝王的妻子。

4. 古代指列国诸侯。

5. 古代对长官、郡守或将领的尊称。

6. 指后土。对大地的尊称。

读音(lì), 力部,共2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2. 同本义。

3. 力量。

4. 能力。

5. 威力;权势。

6. 劳役;仆役。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翻译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出自哪里

诸葛亮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什么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选自诸葛亮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什么意思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出自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