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ánběnláimiàn

还其本来面目

拼音 huán běn lái miàn

繁体 還其本來面目

还其本来面目的意思

让人或事的起初面目或情况显露出来。

来源:莫思善,莫思恶,还我明上座本来面目

来源:--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

还其本来面目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miàn), 面部,共9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2. 同本义。

3. 外表;表面。

4. 部位;方面。

5. 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

6. 当面。

读音(huán,hái), 辶部,共7画

1. ——表示某些语气,有时兼有连接前后分句的作用。“还”表示的语气大体上可以分成平、扬、抑三类。

2. 表示平的语气,不含轻重抑扬的意思。

3. 表示行为动作或状况不变,跟“仍旧、依然”相当。

4. 跟“虽然、尽管”等连用,表示行为状况不因别的条件改变而改变。如:虽然已经宣布散会,人们还在继续争论(表示行为重复,有“重新、再”的意思。如:京剧团明天还演一场)。

5. 表示扬的语气,把事情往大里、高里、重里说。

6. 表示抑的语气,把事情往小里、低里、轻里说。

1. (形声。从辵(chuó,表示与行走有关),瞏(huán)声。本义:返回)。

2. 同本义。

3. 回头;回顾。

4. 环绕。

5. 恢复;还原。

6. 来,到来。

读音(mù), 目部,共5画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 同本义。

3. 目光;眼力。

4. 孔眼。

5. 首领;头目。

6. 名目,数目;行列。

读音(lái), 木部,共7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麰”(或写作“牟”))。

2. 同本义。

3. 未来,将来。

4. 由彼至此;由远到近。与“去”、“往”相对。

5. 归,回来,返回。

6. 归服;归顺。

1. 慰劳。

读音(běn), 木部,共5画

1.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2. 同本义。

3. 本宗族。

4. 事物的根基或主体。

5. 母金,本钱。

6. 根源,本源。

读音(qí,jī), 八部,共8画

1. 周年。

1. 期限。

2.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3. 彼、他。

4. 它。

5. 他的。

6. 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

还其本来面目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

还其本来面目的成语

还其本来面目下一句

还汝本来面目

还原其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的意思

还我本来面目是一本什么书

本来面目是什么生肖

本来面目是什么

还胡适以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